开放合作研究团队第88期Seminar学习讨论会
2025年10月15日晚上19:00—20:00,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文献研读会议以线下的方式成功举行。本次学习讨论会由博士生赵毛泽同学分享文献《贸易政策冲击下的跨国供应链断裂与重构研究》。参与学习讨论会人员包括博士生和硕士生等。
贸易政策冲击下的跨国供应链断裂与重构研究
丁浩员 董文娟 余心玎
一、引言
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的增加,尤其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主要经济体贸易政策的频繁调整导致跨国公司的运行成本大幅上升,对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贸易政策冲击的加剧使得中国企业与海外合作伙伴的供应链关系面临挑战,随着关税不断上升,维持供应链关系的成本可能超过中断合作的成本,企业需要平衡好维持现有供应链关系的成本和中断供应链关系的成本。此外,企业也能主动采取措施调整供应商网络和生产布局来应对挑战。
中美两国关税水平的大幅变动会削弱双方乃至全球供应链网络运作的稳定性,引发供应链的断裂与重构。文章以美国自2018年起对进口自中国的产品加征关税作为贸易政策变更的代表性事件,利用FactSet Revere数据库识别并追踪中国上市企业与海外客户间的供应链关系,在企业间层面构建了供应链断裂和重构的月度连续变量,以分析不同时期供应链关系的存续情况。同时基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2018—2019年发布的针对中国的四份进口品关税加征清单,识别出受到美国贸易政策冲击的中美供应链关系。文章进一步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贸易政策冲击下企业跨国供应链断裂与重构的动态规律。
文章主要得出以下发现:
(1)贸易政策冲击会影响企业供应链的持续性。美国对进口自中国的产品加征关税后,伴随关税成本的上升,中国企业对美供应链的断裂概率显著升高。
(2)文章发现当产品更难以被替代、契约成本较高或者存在长期合作基础时,供应链韧性显著增强。
(3)企业供应链关系一旦断裂就很难在短期内恢复,随着原有供应链关系的断裂,新的合作网络也将快速形成。具体来说,企业倾向于在近岸和本土以及除美国以外的欧美其他发达地区重新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且企业的产业范围也将相应调整,而供应链重构的成功率则依赖于信息搜集效率和多元化的产品与市场结构。
二、文献综述和理论框
1.文献综述
作者主要对三支文献进行了梳理:
(1)贸易政策冲击的经济影响。包括贸易政策变化对宏观、微观以及企业间层面的影响。
(2)外部冲击下供应链断裂与重构问题研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和政治冲突以及信贷供给风险会导致供应链中断。在供应链重构方面,企业一般采取三类重构策略:将供应链转移至冲击较小的地区,回归本土与邻近地区或多元化供应链结构。
(3)企业跨国战略调整。随着全球经贸不确定性加强,跨国战略调整成为企业维持竞争力的关键。包括四个层次:一是企业内部的调整;二是外部市场战略的调整;三是企业间合作与资源配置的调整;四是采取激进策略。
2.理论框架
在贸易政策冲击下,中国企业与海外客户供应链关系面临复杂挑站。企业需要在维持现有供应链关系产生的维系成本与中断供应链关系带来的断裂成本间进行权衡。维系成本包括关税与贸易政策不确定上升所带来的成本,断裂成本涉及产品替代成本、契约成本和关系维护成本。
当关税加征幅度较低时,企业可以通过与合作伙伴协商,如通过双方共同承担关税负担,寻求在短期内维持供应链关系。随着关税的大幅增加,维持现有关系的成本将超过中断合作的成本,企业最终会选择中断合作以规避成本和风险。
假说1:贸易政策冲击增加了跨国供应链关系的断裂风险。
企业在供应链关系断裂之后,也会主动调整和优化供应链布局,即供应链断裂后的重构过程。供应链重构包括恢复和转移两类手段。
供应链关系断裂之后,再次恢复需要承担关税负担,重新协商合作条款、重建信任等障碍,导致原有关系的恢复变得困难。因此,企业往往会转移供应链以应对挑战。转移包括区域转移和产业调整两个维度。当某一海外市场的合作关系变得不可持续时,企业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来替代失去的市场,如受贸易政策冲击较小,市场需求旺盛的地区或者地理位置邻近、供应链可控性较强的地区。此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产业调整实现供应链转移,选择在受冲击影响较小或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业中寻找新客户。
假说2:贸易政策冲击会推动跨国供应链重构,表现为供应链关系的区域转移和产业调整等形式。
三、数据说明与关键变量构建
1.数据说明
文章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供应商与海外客户的供应链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了以下几套数据:
(1)全球供应链数据,来自于Factset Revere数据库,从中筛选出所有中国上市公司的跨国供应链关系数据。
(2)贸易政策数据,来自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在2018—2019年间发布的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4轮关税加征清单。通过匹配商品清单的8位HS海关编码与用于识别公司所属行业的四位SIC产业代码,识别出美国贸易政策冲击的中国上市公司所涉行业。
(3)中国及海外企业财务变量、其他经济特征数据来自于Worldscope、CSMAR数据库。
(4)进出口、美国制裁、美国补贴等数据来自与中国海关数据库和UN Comtrade、美国商务部、全球贸易预警数据库(GTA)。
2.变量构建
(1)跨国供应链断裂与重构指标
作者在月度频次上,基于Factset Revere数据库构建中国企业跨国供应链关系数据。
1)跨国供应链断裂指标
如果中国供应商与外国客户的供应链关系在t期存在,在下一期消失,则供应链关系在t期发生了断裂。Break=1,否则为0。
2)跨国供应链重构指标
跨国供应链的重构建立在前期中外企业供应链断裂的基础上。如果在t期与外国客户供应链发生断裂的中国供应链后续再次建立了供应链关系,则将t期这一供应链关系的重构指标Refill定义为1,否则为0。
重构包括恢复和转移:
若发生断裂的中外企业双方在后续重新开展合作,则定义这段跨国供应链实现了恢复(Recover=1);如果发生断裂后不再恢复,而是寻找新的供应链关系则说明其发生了转移(Tranfer=1)。转移又可分为转移至美国(TranferUS=1)、欧美地区(TranferUA=1)、亚太地区(TranferAP=1)和其他地区(TranferRest=1)以及转移至中国(TranferCN=1)。
考虑新供应链会存在产品范围调整,文章进一步将转移分为同产业(Tranfersameind=1)或不同产业转移(Tranferdiffind=1)。
(2)贸易政策冲击指标
通过匹配商品清单的8位HS海关编码与用于识别公司所属行业的四位SIC产业代码,识别出美国贸易政策冲击的中国上市公司所涉行业。
(3)其他变量
中国与外国公司的公司规模(Size)、杠杆率(Lev)、资产收益率(ROA)、总资产周转率(ATO)和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th)。
四、实证分析:贸易政策冲击与跨国供应链断裂
1.基准回归模型
为考察美国对中国进口品加征关税这一贸易政策冲击下中美跨国供应链关系的断裂概率,文章构建了DID模型。
下标i和j分别表示中国供应商和外国客户,t为时间(年份—月份)。被解释变量为Breakijt,是一个虚拟变量,用于表示中国供应商i与外国客户j在第t期是否发生供应链断裂。若双方合作关系终止,则该变量取值为 1,否则为 0。核心解释变量包括处理组指标Impactij若i所在行业被美国加征关税且j为美国企业则取1,否则取0,以及时间虚拟Postt,自关税冲击首次发生当期及以后取1,之前取0。进一步加入中国供应商i与外国客户j在2017年的期初财务特征(Xi、Xj)与Postt的交互项。
Post×Impact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表明美国加征关税提高了中国企业海外供应链的断裂风险。
2.稳健性检验
(1)平行趋势检验
(2)安慰剂检验
(3)考虑供应链中断的滞后效应
(4)排除新冠疫情的潜在影响
(5)基于中间品贸易识别被冲击对象
(6)排除其他贸易壁垒的重叠影响
1)美国“232”措施;2)中国反制措施;3)美国“实体清单”制裁措施;4)美国产业补贴措施。
(7)基于海关数据的再检验:将中小微企业纳入
使用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产品层面的中国海关出口数据,建立以下回归模型:
下标p和c分别为中国所出口的产品和海外进口方,t为时间(年份—月份),被解释变量Breakppct是产品—国家层面的供应链断裂变量,如果t期存在出口关联的中国出口产品p与国外进口方c在t+1期的出口值变为0,则赋值为1,否则为0。Impactppct表示如果产品p属于美国加征关税清单产品且国家c为美国则取值为1,否则为0,Postpt表示供应链关系首次受到美国加征关税冲击的当期及之后取值为1,否则为0。
3.供应链断裂的驱动与影响因素分析
在贸易政策冲击下,中国供应商与海外客户关系存续的关键在于维系成本与断裂成本之间的权衡。从维系成本看,关税成本和潜在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是供应链断裂的驱动机制;从断裂成本看,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契约成本、合作双方关系是缓解供应链断裂的重要渠道。
(1)维系成本视角
通过识别企业年报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部分进行文本分析,识别其中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相关术语所占比重,作为企业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感知的表征指标(TPU)。TPU回归系数不显著,表明贸易政策冲击下的跨国供应链断裂主要由关税成本驱动而非由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上升导致。
(2)断裂成本视角
1)产品的不可替代性
当中国产品的不可替代性越强时,海外客户寻找替代产品和进入新市场的成本就越高(铁瑛等,2023),进而难以与中国中断合作关系。使用UN Comtrade和Factset Revere数据,在行业层面构建海外国家对中国中间产品的进口依赖度及海外客户对中国的采购依赖度指标。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当产品的不可替代性较强时,中国供应商与海外客户之间的关系更具稳健性。
2)契约成本
契约成本较高的企业通常更重视合同执行环境、违约责任等问题,因此与合作方终止合作的成本也越高。使用Nunn(2007)提供的行业层面的契约密集度指数,并以中位数界定海外客户的契约成本高低。交互项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当海外客户契约成本较高时,贸易政策冲击导致其与中国供应商关系断裂的概率较低。
3)双方合作关系
合作双方的信任、默契以及有效的协调与规划有助于供应链的长期发展与维系(Ding et al.,2023)。作者以两种方式衡量,一是关系持久性,以中国供应商和海外客户过往连续合作年限来表示。二是商务交流经验,手工搜集中国企业高管人员在各国的商务交流经历,构建供应商-国家-年份维度的商务交流高管人数的指标。回归结果为负表明较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供应链的稳定。
五、实证分析:贸易政策冲击与跨国供应链重构
1.供应链的恢复与转移
表4列(1)结果表明,尽管贸易政策冲击会引发中美供应链断裂,但并未导致中国企业退出市场,而是会推动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供应链关系重构。(2)、(3)列结果表明,发生供应链断裂的中国企业很难在与原美国企业重新建立合作关系,但后续企业会选择进行跨国供应链的转移。
发生供应链关系转移的企业是转而寻找其他美国企业,建立新的供应链关系,还是转移至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寻找客户?文章根据转移的区位选择差异,定义了跨国供应链断裂后的四类转移情形。转移至美国其他企业、转移至欧美地区、转移至亚太地区、转移至世界其他地区。此外,跨国供应链还可能回归本土,文章考虑了转移至中国的可能性。
从产业范围调整角度,文章将供应链发生转移的企业分为两类,在同一产业内发生供应链转移或者转向其他产业寻找新客户。
回归结果表明,供应链关系转移倾向于发生在除美国以外的其他欧美发达地区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邻近地区,并且存在一定的产品范围调整。
2.供应链重构的驱动因素
(1)搜寻效率
数字技术降低了信息搜寻、追踪与识别成本,缓解信息摩擦,提升企业搜寻新供应链关系的效率(包群等,2023),帮助企业重构跨国供应链。作者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识别出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并将该指标与贸易政策冲击的交互项纳入回归。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可通过提高搜寻效率帮助企业重构跨国供应链关系。
(2)多元化布局能力
跨国供应结构多元化的企业可获取更丰富的海外市场信息,面临外部冲击时有更多选择并分散风险(刘洪愧,2022),帮助企业重构跨国供应链关系。多元化布局又分为两类,一是多产品型,二是多目的地型。基于海关数据,文章分别计算中国供应商对外出口产品的多元化指数以及对外出口目的地的多元化指数。将两类多元化指标与贸易政策冲击的交互项纳入基准回归。结果表明,不论是产品多样化程度较高企业的“多产品型”供应链,还是目标市场多元化程度较高企业对应的“多目的地型”跨国供应链,在断裂后均倾向于形成新的供应链关系。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1.研究结论
关税成本的上升增加了中美企业间供应链断裂的风险。然而,在供应链关系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较高的契约成本、企业双方具有长期合作基础或企业具有丰富跨国商务经验的情况下,供应链在冲击下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供应链“断裂”的同时也伴随着“重构”,尽管直接恢复原合作关系较难,企业仍可通过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实现供应链的转移与重构。并且新供应链关系的构建还伴随着产业范围的调整。特别地,进一步分析企业供应链重构的驱动因素后发现,企业信息搜寻效率越高、供应产品与市场更加多元化时,跨国供应链中断后进行重构的可能性越高。
2.政策建议
(1)强化全球战略规划与政策协调,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2)推进制度型开放,推动国内市场规则与国际接轨以降低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3)加大企业数字化赋能支持力度,提升海外信息搜寻与市场响应效率。
(4)持续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降低国内市场区域壁垒,增强国内国外市场联动。
七、会后讨论
在讨论环节,与会人员讨论了以下两个问题:
(1)关于供应链断裂和重构的问题。对于供应链断裂指标Break,作者定义为中国供应商与外国客户的供应链关系在t期存在,而在下一期消失,则Break取值为1,否则为0。考虑到供应链关系可能受到其他外生因素的突然冲击导致断裂,之后又迅速实现了重构,作者如何考虑这种情况?与会人员讨论认为,作者将相应的重构行为的时间区间定义为供应链断裂期到以后的36个月之间,通过设定较长的重构区间,可能包含了上述供应链断裂与重构情形。
(2)关于处理组的设定。由于某一行业受到美国加征关税冲击的影响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消失,后续可能又受到下一轮加征关税的影响,作者在对处理组进行设定时如何考虑这种复杂情况?根据作者论述,一方面由于美国四轮加征关税的打击行业具有较高的重叠性,且作者进一步假定了首次受到美国加征关税打击后的影响会持续,从而简化了上述情况,方便识别出处理组。
拟稿:赵毛泽
编辑:陈倩怡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