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活动 / 每周seminar

开放合作研究团队第54期Seminar学习讨论会

2023年2月28日晚18:30-20:00,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学习讨论会以线上的方式成功举行。本次学习讨论会由罗开希硕士生分享文献《Migrants and Firms: Evidence from China》。参加学习讨论会人员包括毛艳华教授、荣健欣副研究员、博士后以及博士生和硕士生等,另有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通过线上形式参与了本次学习讨论会。



Migrants and Firms: Evidence from China

Clement Imbert,Marlon SerorYifan Zhang,Yanos Zylberberg



本文使用2001至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匹配农村-城市流动人口普查数据,利用农业生产率的外生冲击解释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实证估计了城乡移民对劳动力成本、要素使用和单位工人附加值的影响。此外,本文提出了一个定量框架,说明了要素之间的互补性。异质性分析中,本文估计了移民对不同行业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最后,本文估计了移民对工资和生产率的动态影响,包括其在不同城市的分布情况

一、数据

1)移民数据

本文使用国家统计局收集的2005年1%人口调查数据作为移民数据。该数据包含全部人口的基本信息,如户籍、居住地、行业、教育水平等,也有关于移民离开户籍地的主要原因及时间。据此,本文创建了2000至2005年中国所有地区因“劳动力原因”每年从农村向城市迁徙的数据。其中移民流动相关变量设定如下:



2)农业生产数据

本文将农业生产率的变化作为农村劳动力移出的外生决定因素。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及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提供。对农业生产率的衡量如下:



3)公司数据

本文使用国家统计局提供的2001-2006年公司层面数据。该普查数据包含所有国有制造业企业和年销售额超500万元的非国有制造业企业。选用数据包括每个工人薪酬(劳动力成本)、就业人数、资本劳动比、每个工人附加值。公司数据描述性统计如下:



二、实证分析

1)农业生产与移民

本文使用如下计量模型识别移民流入与农业生产冲击的关系:





为了缓解移民流入与目的地特征的相关性,排除了地级市内的移民。结果显示:农村移民率与价格冲击呈负相关,剩余农业收入减少,农村移民移出数量显著增加。



理论上,农业生产率冲击对移民决策有两个相反的影响:一方面,农业生产率的负面冲击降低了农村工人的机会成本,向城市迁移的概率增大;另一方面,低农业生产率降低了家庭财富,从而降低了移民向城市迁移的能力。从回归结果看,移民决策主要受前者影响。

根据预测的、供给驱动的移民率对实际移民率进行回归,结果为显著为正。故基于农业生产率冲击的移民率z是城市实际移民率的一个有力预测:



2)移民与企业生产率

本文使用如下模型识别移民与产业生产率之间的短期关系:



使用如下模型识别移民与产业生产率之间的长期关系:



短期影响:



长期影响:



结果显示,随着移民率的提高,劳动力成本和平均附加值的下降在长期得到了缓解,企业雇工人数在长期进一步提高,资本相对劳动力的使用在长期有更多的调整。以上结果说明1. 短期劳动力市场调整缓慢2. 资本与劳动的替代性在长期有所提高3. 廉价劳动力使得制造业企业不进行机械化,而选择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

3)工人异质性与目的地特征

本文使用如下模型分析工人间的异质性:



其中工人数据来源2002-2006城市家庭调查数据,L为虚拟变量,表示受教育程度,η和θ为目的地固定效应,v和μ为年份固定效应,s为目的地×年份固定效应,X为个人特征,包括婚姻状况、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年龄。



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1、移民对高技能工人的工资没有影响,但移民率每增加1%,低技能工人工资下降0.3%;2、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对城市居民在就业、失业和自营之间的分配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城市居民大多通过接受较低的工资来适应移民冲击

三、定量框架

本文建立了下列模型,定量分析移民与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消费者的需求函数可表示为:



生产者的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根据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可得到企业层面的最优要素需求:



四、结论

本文提供了独特的证据,证明了城乡迁移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的因果影响。使用基于源头冲击(农业商品价格冲击)的移民预测来衡量移民流入,利用微观数据估计了对制造业企业的要素使用和要素成本的影响,发现移民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增加了制造业的就业,制造业生产扩大,但变得更加劳动密集型,劳动生产率下降。

量化框架表明,移民冲击后,劳动力分配主要面向生产率较低的企业,移民有利于劳动密集型生产的企业。

最后,本文进行了反事实分析,发现移民减缓了生产率的增长,但极大促进了各地区之间要素生产率和工资的均等化。

五、讨论




文章分享结束后,研究院成员展开了有关讨论。毛艳华老师认为这篇文章的结论有明显的意义,但是缺乏一定的前瞻性。目前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研究应当更多的关注更加近期的现实问题。

荣健欣副研究员认为这篇文章为了计量识别的外生性抛弃了所有小于300公里的省内转移,这导致其无法检验近年来更多出现的省内中心城市对边缘城市的转移,这不适合研究近年兴起的强省会战略,因此如果能用这种方法研究更近尺度的转移,将对研究近年区域协调发展有很大的意义。毛艳华老师赞同荣健欣博士的观点,目前的区域研究的重点,就是要用新的方法研究近年的新的问题。这篇文章使用的企业数据是一种新的数据源,但是如何获取广东层面的企业数据将是开展研究的一个困难之处。

本次学术研讨会充分体现了研究院浓厚的学术氛围,大家在学术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至此,本次文献研讨会圆满结束



拟稿:李

编辑:陈多多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