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活动 / 每周seminar

开放合作研究团队第4期Seminar学习讨论会

2021年6月8日晚19:00-21:50,中山大学区域开发与合作研究院文献研读会议以线上方式成功举行。本次学习讨论会内容包括中央财经大学范夏阳同学分享文献《Market Size, Trade, and Productivity》以及香港科技大学刘思勤同学个人论文的相关介绍。参加学习讨论会人员包括毛艳华教授、李兵副教授、副研究员、博士后以及博士生和硕士生等,另有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通过线上形式参与了本次学习讨论会。



Market Size, Trade and Productivity(市场规模、贸易与企业生产力)

Melitz & Ottaviano

本篇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MO模型的特点、贡献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发展;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推导了封闭经济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模型;第四部分是贸易自由化,作者利用前文推导出来的模型分析了不同贸易自由化条件下的市场与企业特征;最后一部分是总结。

一、理论动机

Melitz(2003)为代表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问题的研究从国家和产业层面扩展到微观企业层面,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变得更加完善。

但是,在Melitz(2003)的模型当中,设定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CES,我们可以得到需求弹性和替代弹性为固定值,同时,基于CES的效用函数认为成本加成是外生不变的。然而,成本加成外生给定的假设存在不合理性,它使得很多贸易自由化的福利效应得不到反映,也与企业成本加成动态变化的事实不符。

因此,Melitz & Ottaviano(2008)通过引入Ottaviano(2002)拟线性效用函数,将价格加成内生化,考察了贸易的福利来源。并且,Melitz & Ottaviano(2008)线性需求将目的地市场特征引入生产率门槛的决定中,使不同市场的获利性不同,为企业对目的地选择的调整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封闭经济

通过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企业利润最大化来进行分析。在需求侧,通过间接效用函数,分析可知消费者效用与收入、产品种类数量、差异化产品平均价格以及差异化产品的价格方差有关。收入越高、产品种类越多、平均价格越低、价格方差越大,给消费者带来的福利越大。



在生产侧,用企业成本与市场中的临界成本来刻画企业行为。企业的价格、加成、利润、产出以及收入不仅取决于自身的成本水平,也取决于市场中的临界成本,即市场中效率最低的企业的成本。



接着,通过自由进入的条件,来决定临界成本的大小。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得到的结论是:市场规模对企业在均衡时的分布及表现方式有重大影响。市场规模越大,则表明产品种类越多,拥有更高生产率的企业(这些企业有较低的加价,因而有较低的价格)。企业越大(表现在产出和规模上),则获得的利润越高(虽然平均加成较低),但其面临的进入生还后生存的可能性越小。

三、开放经济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与封闭经济相比,不同的地方是加入了冰山成本,两个国家的市场规模及贸易壁垒不同。同时企业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分别进行利润最大化的决策。



经过模型分析,可以得出贸易的影响。贸易会迫使生产率低的企业退出市场,使得总生产率提高;其次贸易促使竞争加剧,使得市场中的平均价格和加成降低;最后,贸易增加了产品种类数量进而使得福利上升。

四、贸易自由化

使用开放经济模型作者分析了双边自由化、单边自由化以及优惠自由化情形下的市场与企业特征。

双边自由化增加了两个市场的竞争,导致两国的临界值发生了成比例的变化(因此总生产率成比例地增加)。因此,这种自由化的效果在性质上与从自给自足到经济的过渡所描述的效果相同。开放经济:由于竞争加剧,产品种类增加,这也导致加价和价格下降。同样,更高的生产力、更低的加价和增加的产品多样性共同提高了福利。



单边自由化使得自由化国家的竞争减少,贸易伙伴国竞争加剧,因此,自由化国家遭受福利损失,而其贸易伙伴则获得福利。



优惠自由化导致自由化国家的税率临界值更低,而第三国的税率临界值更高。因此,自由化国家的平均成本,价格和价格加成幅度也在下降,而第三国则有所上升。自由化国家成为更好的“出口基地”:它们能够更好的进入对方市场,同时又保持了进入第三国市场的便利。因此,优惠自由化为自由化国家带来了长期的福利收益,为被排斥在优惠自由化之外的国家带来了福利损失。



五、总结

1.MO模型提供了一个丰富但易于处理的模型,该模型可以预测一系列广泛的行业绩效指标(生产力、规模、价格、加价)如何响应世界贸易环境的变化。

2.MO模型结合了异质公司和内生加价,以应对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展示了市场规模如何引起行业绩效指标的重要变化:更大的市场表现出更激烈的竞争,从而导致更低的平均加成率和更高的总生产率。还展示了代价高昂的贸易并没有完全整合市场,因此没有消除贸易伙伴之间市场规模差异的这些重要后果。

3.分析了几种不同的贸易自由化情景。模型强调了进口竞争加剧的促进竞争影响及其对自由化进口市场中的加价、生产力和产品多样性的影响。模型也呼应了之前工作中的发现,这些发现表明了不对称自由化的短期收益如何可以通过长期进入模式的转变来逆转。模型还结合了进入国内和出口市场的进入和企业选择之间的重要反馈。

4.该框架开发了一种新的且非常易于处理的方法,用于描述贸易伙伴之间的市场规模和贸易成本差异如何影响关键公司级绩效指标在市场之间的分布。希望这为未来的实证研究提供有用的基础。



本次两位同学展示文献研究完毕后,各位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老师们指出贸易自由化领域的经典文献与本研究院的主题高度契合,可以在这篇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本院研究方向进行深入挖掘。对于机器学习,老师们与同学们就机器学习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本文主要贡献是在城市内部更小的尺度对消费水平进行测度。有老师指出,基于某个代表性城市数据训练的机器学习方法在更换训练城市以后,结果可能会出现区别;同学们则认为可以参考PNAS的相关文献,使用多个城市进行机器学习以获得更准确的判断。此外,老师还提出建议,认为可以使用聚类或合并的方法进行训练以保留更多的城市信息。



团队成员虽然由于疫情的影响没有能够面对面进行交流,但大家在线上的讨论依然热烈,研讨会最终圆满结束。




拟稿:范夏阳、马帅兵、黎航
编辑:陈多多
审核:李兵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