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活动 / 每周seminar

开放合作研究团队第70期Seminar学习讨论会

2024年4月2日晚上19:00-20:30,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文献研读会议以线下的方式成功举行。本次学习讨论会由博士生张超同学分享文献《数智化如何影响双循环参与度与收入差距——基于省级—行业层面数据》。参加学习讨论会人员包括博士生和硕士生等。


数智化如何影响双循环参与度与收入差距

——基于省级—行业层面数据

张 云 柏培文



一、引言

在新时代背景下,数智化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的新型战略性组织形态,对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智化不仅推动了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还对省级—行业层面的收入差距产生了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数智化如何影响双循环参与度以及收入差距,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内容

本文立足于数智化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双重宏观视角,首次对数智化与双循环参与度及其省级—行业收入差距的因果效应进行了深入揭示。研究从产品市场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视角,探讨了数智化对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影响,并分析了数智化如何通过提升上下游产品与要素市场融合、降低交易成本、改善全要素生产率,进而畅通双循环。

三、理论假说

数智化推动了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数智化通过引致上下游价值链产品与要素市场融合,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畅通双循环。数智化主要提升了省际间全球与国内价值链下游参与度,而下游参与度的提升效应与行业本身的价值链位置无直接关联。在双循环背景下,数智化使得“省份—行业—往来省份”相对收入差距下降得更多,在不同经济结构、市场结构与制度环境下具有差异性。

四、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取自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公布的2012年、2015年、2017年中国30个省区市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世界银行公布的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电子商务年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等。

五、指标构建

本文从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两方面对双循环的指标进行系统性测算。首先,从产品市场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的视角对国内大循环进行分析,利用国内价值链参与度、贸易摩擦系数表示国内大循环的产品一体化,选用相对资本扭曲、相对劳动力扭曲表示国内大循环的要素一体化。其次,为了将“国内—国际”贸易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利用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对国内国际双循环进行量化。

六、实证模型

本文通过构造不同维度的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固定效应模型验证了数智化与双循环参与度、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模型考虑了数智化对国内大循环产品市场一体化的影响、数智化对国内大循环要素市场一体化的影响、数智化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影响,以及数智化、双循环参与度与省份—行业收入差距的内在关系。

表3分别从产品市场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以及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角度,考察数智化对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影响。表3第(1)、(2)列实证结果显示,数字化与智能化的交互项系数仅在第(2)列具有显著性,其经济学含义表明,数智化提升了省份一行业国内价值链下游参与度,而对省份一行业国内价值链上游参与度的影响不显著。第(3)列结果表明,数字化与智能化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负,即数智化降低了省份一行业贸易摩擦系数。由第(1)~(3)列可得,数智化提升了省份一行业产品市场一体化。由第(4)、(5)列结果可知,数字化与智能化的交互项系数分别在10%水平下显著为负,数智化使得省份一行业的相对资本扭曲、相对劳动力扭曲呈下降态势,即数智化提升了省份一行业要素市场一体化。因此,第(1)~(5)列回归结果表明,从产品市场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的角度,数智化促进了国内大循环。由第(6)、(7)列结果可见,数智化仅提升了省份一行业全球价值链下游参与度,即数智化促进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综上所述,数智化畅通了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

七、结论

本文从产品市场、要素市场有机循环的视角,论证双循环依赖于商品、劳动、资本等在地区间、行业间自由流通,并构建区域之间、产业之间协同发展的产品与要素市场一体化。利用地区双边流出完全增加值分解、贸易引力模型以及要素错配模型,从产品市场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以及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视角对双循环进行系统性测算。在此基础上,选用2012年、2015年、2017年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的区域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结合企研·中国社科大数据平台中热点专题数据库,探讨了数智化、双循环参与度与省份一行业收入差距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其一,从产品市场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以及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角度来看,数智化促进了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且数智化通过引致上下游行业产品与要素市场融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当然,上述结论的成立需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例如安定有序的国际政治环境、高效规范的国内市场、无过度的政府行政干预以及未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等。其二,数智化主要提升了省际间全球与国内价值链下游参与度,而下游参与度的提升效应与行业本身所处价值链位置无直接关联,且主要改善了“以最终产品形式流出"的国内大循环,地理区位的联动效应仅促进了“东部一东部”省份的国内大循环以及东部省份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其三,在双循环背景下,数智化使得“省份一行业一往来省份”相对收人差距下降得更多,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且在不同经济结构、市场结构与制度环境下具有明显差异性。

八、会后讨论

在讨论环节,与会人员就数智化对不同经济结构、市场结构与制度环境下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讨论。论文指出,在双循环背景下,数智化使得“省份—行业—往来省份”相对收入差距下降得更多,这在不同经济结构、市场结构与制度环境下具有明显差异性。这一发现对于理解数智化如何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提供了新的视角。

张超博士生进一步解释了数智化如何通过提升上下游价值链的产品与要素市场融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畅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他指出,数智化作为一种新型产业组织形态,其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能够成倍放大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生产效率,动态结构性地联结国内产品市场,通过实时匹配、高效运转,打通国内—国际贸易,进而畅通双循环。

本次分享会不仅为我院同学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数智化如何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机会。我院将继续举办此类活动,以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本次文献分享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此类学术交流的机会。




拟稿:张超

编辑:陈倩怡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