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活动 / 每周seminar

开放合作研究团队第36期Seminar学习讨论会

2022年5月25日晚18:30-20:30,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学习讨论会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行。本次学习讨论会由秦伊伦博士生分享文献《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domestic vertical integr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该文于2019年发表在《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期刊上。参加学习讨论会人员包括毛艳华教授、李兵副教授、副研究员、博士后以及博士生和硕士生等,另有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通过线上形式参与了本次学习讨论会。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Domestic Vertical Integr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

Qing Liu, Larry D. Qiu, Chaoqun Zhan



一、摘要与背景介绍

对于企业而言通常有两种组织生产的方式,一是市场外包,二是进行垂直整合。一方面,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企业进行垂直整合的动机;另一方面,伴随着运输成本的降低和贸易壁垒的减少,企业组织也改变了其进行跨国生产的决定。对目前大部分文献重点关注全球化对跨国公司离岸外包和垂直整合决策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全球化如何影响一国边界内的外包和纵向一体化。

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作为贸易自由化的准自然实验来进行DID分析,加入WTO导致了许多行业进行了大规模削减关税行为,但不同行业间差异很大。文章主要研究的是关税削减较大的行业(处理组)纵向一体化活动的变化与关税削减较小的行业(对照组)的相应变化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降低目标行业产出的关税会减少纵向一体化,但降低目标行业投入的关税会增加纵向一体化。

根据数据显示,在1998-2014年期间,国内企业共完成了18,220项并购,而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并购经历了急剧增长阶段



二、实证模型



1.对于国内上游供给商:

1)投入品关税为,生产成本为

2)根据专用投资模型,需要供给商投资,投资成本为.(标准化后投资成本为=);

3)若商品为国内生产,则商品价值为,满足

2.对于国内下游厂商来说:

1)价格为 pp随机分布且满足F分布;

2)进口产品,产出关税为

3)若商品为进口,则商品的价值为

综上:

时,下游厂商选择进口;

时,下游厂商选择国内厂商。

3.博弈的阶段如下:

Time 1:国内上下游企业决定是否整合

Time 2:如果不整合,国内上游供给商选择投资的金额;如果整合,国内上游供给商选择投资的金额

Time 3:国外市场的商品价格 p 确定

Time 4:如果不整合,下游企业选择从国内市场购买还是从国际市场进口;如果整合,需要选择是否自行生产还是从国外市场购买

Time 5:生产或者贸易

(1在Time 1选择不整合,下游企业在Time 4有两种选择,选择国外供给商和国内供给商,则期望收益方程为:



2)在Time 1选择整合(整合成本为K),下游企业在Time 4有两种选择,选择国外供给商和选择国内产业链,则期望收益方程为:



(引理:当投资不足的情况下,下游厂商会选择进口国外产品而不是选择国内供给商提供的产品,此时)

假设效用差𝑈(𝜏,𝑡)=𝑈^𝜐𝑈^𝑛,探究产业整合的动力,分别对投入品关税𝜏,产出关税𝑡求偏导可得



4.命题:

假设价值函数是凹函数(例如:足够大)。表明产品关税减少会减少垂直整合;表明当投入品关税减少时,会增加垂直整合。

基准模型:



i行业的收购总数、下游行业i发起前向收购的数量。(的辨识是通过Antras et al.(2012)的方法,测算中国2002年Input-Output Table并匹配ISIC行业代码,计算行业上游度指数越大代表上游行业在产业链中的占有较高比重)。

是虚拟变量,2002年以前是0,2002年及以后是1。外生。

代表2001年i行业产出关税的水平。(在WITS的官网,可以获得四位ISIC行业代码的平均关税税率)。与企业行为(收购等)无关,与关税变化正相关。

代表2001年i行业投入品关税的水平。代表对于j行业来说,i行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产生成本份额。

是年份固定效应。

是行业固定效应。

代表控制了随时间变动的行业特征,例如企业平均年龄,企业规模,行业竞争水平,国际事件冲击等。

三、数据

1.SDC Platinum(汤森路透)数据库 :

这个数据库记录了世界范围内未披露的以及所有权5%以上、交易金额100百万美元以上披露的交易。数据内容包括:公司名称、国家、行业、母公司信息、主营业务以及并购的宣布时间、完成时间、金额、股权份额等。

2. WITS(The World Integrated Trade Solution):

提供了中国进口关税数据以及AHS average tariffs数据提供的四位行业代码

3.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07年):

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包括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法人企业。

首先,通过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ISIC)四位代码区分不同的行业。然后,通过搜集WITS(The World Integrated Trade Solution)的AHS tariffs数据计算产出关税。最后,通过产出关税和2002年中国产出投入表(I-O Table,2002)计算出投入品关税。

四、实证结果

1.基准回归结果



为了排除上述结果是由于一些遗漏因素引起的可能性,文章进一步控制了与垂直并购决策有关的随时间变化的行业特征变量。考虑到每个行业的生命周期对于垂直合并影响重大,因此第(2)列控制了行业i的平均企业年龄并进行取对数处理;其次,每个行业潜在并购目标的可获得性与并购的数量有关,因此在第(3)列中加入每个行业每年公司总数的对数进行控制;进一步地,考虑到一个行业的公司数量与竞争有关,而赫芬达尔-施曼指数(HHI)是一种更好衡量竞争的方法,所以在第(4)列将HHI指数考虑进我们的模型;最后,为了控制模型可能受到的遗漏的随时间变化的国际行业冲击(例如全球技术冲击)的影响,第(5)列将与我国具有众多相似点的国家印度和巴西纳入模型。所有上述考虑的因素都没有改变模型关键系数的估计结果。

2.DID有效性

DID识别策略的有效性需要充分考虑相关因素,其中,平行趋势是DID识别策略的关键假定,为了检验平行趋势,本文将加入WTO这一虚拟变量替换时间虚拟变量λt,表示1998年至2007年不同年份,并将2001年作为基准年。下图分别绘制了和交互项系数均值的趋势图,图形所反映的结果很好的满足了平行趋势检。



除此以外,文章还综合考虑了下列因素:(1)企业对加入世贸组织的预期,即观测企业是否能以某种方式预测到加入WTO的时间,结果显示,企业并不能预期到加入WTO的时间,处理组和对照组具有很强的相似性。(2)行业特定趋势,当行业受到行业时间特定因素的不同影响,它们可能在加入WTO前后时期有不同的趋势,所以本文在回归模型中添加一组虚拟变量,使行业趋势处于一个更综合的水平。(3)其他同步改革的影响,考虑到同时间段其他改革会影响本文DID估计的有效性,本文进一步控制了国有企业和对外直接投资改革、市场准入监管、并购管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同时期其他改革的影响。(4)两期样本,误差项的序列相关性是DID估计中的一个关注问题,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本文按照Bertrand等人(2004年)的研究,将数据划分成处理前后两个时期,从而减少模型的序列相关性。根据表2所反映的结果显示,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我们的DID仍是有效的。



3.稳健性检验

本文的稳健性检验主要考虑影响贸易自由化和纵向一体化关系的其他因素,具体包括:(1)补贴措施,补贴是我国政府促进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排除补贴政策的潜在影响,文章控制每个行业的总补贴并取对数进行处理,结果在表3的第(1)列列出。(2)其他国家扩大出口的影响,采用在模型中添加工业总出口对数Exportit和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所有外国的加权平均关税Foreigntariffit进行识别,主要结果见表3的第(2)列和第(3)列。(3)比较优势的影响,一般而言,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不会受到进口关税削减的太大影响,而是从外国关税削减中获益更多,为了识别这种差异,我们在模型中包含了揭示的比较优势指数RCAit,表3的第(4)列报告了回归结果。除此以外,本文还综合考虑了行业生产率水平和上游金融约束的影响,结果分别在表3的第(5)、(6)列中体现。最后,在表3的第(7)列中,我们将上述讨论的所有变量都包含在回归中,所有的结果都很好的表明了本文的基准回归结果是稳健的。



4.机制检验

作者为确定理论分析中的机制是否与现实相关(在数据中)而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证分析。为此首先得出两个假设:假设1:差异商品行业中关税变动对企业组织选择的影响要大于同质商品行业。假设2:在契约性较低的行业中,关税变动对企业组织选择的影响更大。具体回归结果如下:



结果表明:在异质产业中,产出关税的影响是显著的和消极的,投入关税的影响是显著的和积极的。在同质产业中,影响都在10%的水平上显著,但在数量上要比异质产业要小得多。在高波动性行业中,关税对整合的影响显然比在低波动性行业中更为明显

五、结论

国际贸易与产业重组是相关的,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了关税变化对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国内产业组织的影响。通过中国加入WTO作为引起的关税变化作为外生的影响,使用DID的方法确定了贸易自由化与国内垂直产业整合的因果关系。通过研究表明,降低目标产业的产出关税会减少国内产业的垂直整合;降低目标产业的投入品关税会增加国内产业的垂直整合。

六、会后讨论




文章分享结束后,研究院成员展开了有关讨论。李兵老师对其中的投入品关税和产出品关税结论不一致的情况提出了疑问,且认为本文对于传导机制的论述不是很明确。荣健欣副研究员指出,下游企业可以进口或者本国生产,由于中国法制不健全,所以对下游企业最好的选择是把整个上游企业买过来,选择本国生产等于垂直整合,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刘思勤博士指出本文研究范围限制在制造业,可以深挖借鉴。会后,毛艳华老师充分肯定了本次文献分享,指出本文对于理解贸易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学术研讨会充分体现了研究院浓厚的学术氛围,大家在学术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至此,本次文献研讨会圆满结束。



拟稿:付艳辉

编辑:陈多多

审核:李兵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