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合作研究团队第72期Seminar学习讨论会
2024年4月16日晚18:30—19:30,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学习讨论会以线上的方式成功举行。本次学习讨论会由蔡儒雅硕士生分享文献《零工经济对创业的影响——以外卖平台的兴起为例》。参加学习讨论会人员包括毛艳华教授、副研究员、博士后以及博士生和硕士生等,另有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通过线上形式参与了本次学习讨论会。
零工经济对创业的影响——以外卖平台的兴起为例
莫怡青 李力行
一、引言
如果将传统的雇员工作和自雇创业看成两种典型的工作类型,那么零工就处于两者之间。零工经济的兴起将如何影响劳动者对这两种工作类型的选择?零工经济由自由职业者构成,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供需方,主要包括群体工作和经应用程序接洽的按需工作两种形式。具体比如网约车、外卖、电商直播、内容付费、短视频制作。零工经济是共享经济的一种重要的组成形式。2021年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灵活就业从业人员规模达到2亿人
那么零工经济是究竟如何影响雇员工作和自雇创业的呢?从零工经济对传统工作方式的影响上来看,零工的自由度吸引了很多原来从事全职雇员工作的劳动者的加入;零工的高自由度为从业者提供了工作之外的发展机会,例如接受教育或自主创业,并且零工就业提供的收入安全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平滑创业活动带来的风险,从而有助于创业;另一方面,零工工作吸纳低学历、低技能劳动者就业,因此减少“生存驱动型”创业活动,并且,门槛低、上手快的工作性质也意味着零工从业者难以在工作中积累通用型工作技能与人力资本,不利于后续进行创业。
从过往文献的论述结果来看,(Hall and Krueger, 2018; Chen et al.,2019)(Agrawalet al.,2018)认为零工经济具有极高的工作灵活性,可以放松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的时间资源约束,(Koustas,2018)Cutolo &Kenney (2019)认为通过利用闲眼时间参与零工经济,创业者能够保证定的收入来源,平滑创业带来的收入波动。零工经济起到了类似于失业保险的作用,从而认为零工经济可以促进创业。(Foset al.,2019;Jackson,2019)认为零工经济通过给失业或就业不足的人群提供相对稳定的收入机会,提高了他们选择创业的机会成本,使得部分人会从“生存型创业”转向打零工。综合来说,零工经济既可能因其灵活性强的优势有助于创业,又可能通过增加创业的机会成本产生负向影响,特别是减少低质量和生存性的创业。
为此,本文使用企业注册数据对零工经济如何影响地区创业进行实证研究。
二、实证部分
要估计零工经济对创业的影响,面临两个主要困难。一是零工经济类型多样,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劳动时间不固定,从业人员数量目前还缺乏权威的统计数字。考虑到外卖骑手是
1. 数据来源及关键变量
解释变量为外卖平台的进入时间,由三大招聘网站在各城市发布的第一条带有“外卖”标签的招聘广告的时间表示;被解释变量为地区的创业活动,用市监局的企业工商注册信息、各城市每月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数量、百度指数中“创业”词条在各市的搜索热度表示。控制变量包括人口数量、GDP、产业结构、金融发展指数、职工年均工资、政府规模、固定资产投资、通信水平、城市总体创新创业质量(北大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的区域创新创业指数)。
2. 实证模型
观测值为地级市—月度层面,时间跨度为2010~2018年,下标c代表城市,m代表月度(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t代表年份。Ycm是各城市每月度新企业的注册数量(取对数),Treatcm为外卖平台是否已经进入该城市的虚拟变量,以出现第一条“外卖”相关招聘广告的时间为界,之后的时期该变量则取值为1。γc和γm分别是城市固定效应和月度固定效应。此外,模型中还控制了城市月度时间趋势项θcm。
模型(2)加入处理期之前6个月的虚拟变量以检验平行性假设,并将处理期之后划分为短期(6个月以内)与长期两个阶段分别估计影响效果。
模型(3)加入处理期前后各一年的逐月虚拟变量,以便更详细地反映动态影响。
3.回归结果
基准回归结果显示,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结果为外卖平台的进入平均而言减少了约4.7%的创业活动。外卖平台进入之后 6 个月内的平均影响显著为负,6 个月后的影响同样显著且系数绝对值更大,这可能是因为长期内人们经济行为的弹性更大,就业选择得到了更为充分的调整。
企业层面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存续时间较短的新注册企业数量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下降7.2%)。外卖平台进入的影响在较低注册资本的企业中显著,对注册资本较高的组别影响不显著。零工经济的兴起对两种注册类型的新企业数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对合伙制企业的新注册数量影响更大。存续时间较短说明企业质量低,较低注册资本说明创业者对企业的未来预期低,合伙制企业的进入门槛低。以上说明,零工经济对于低质量创业具有更强的负向效应。
行业层面的异质性分析则表明:外卖平台通过提供替代的就业机会挤出了部分所需技能水平较低行业的创业活动,同时,金融业、信息技术和科学研究行业的新创企业则分别增加了9.8%、14.6%和10.9%,在与零工管理密切相关的人力资源行业,新创企业数目大幅上升15.2%,反映了零工经济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外卖平台的进入对高启动资金行业的创业活动的影响不显著,而在低启动资金行业则保持显著。外卖平台的进入对创业活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非高技术行业(下降4.9%),对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无显著的负向效应。行业层面的异质性分析结果一样表明:零工经济对于低质量创业具有更强的负向效应。
地区层面的异质性分析则主要集中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同的地区所受的影响,发现,外卖平台的进入对水平高地区的创业活动的影响显著为负,会减少8%左右的创业活动。随着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降低,负向效应变小且不再显著。文章解释为:当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较低时,初创企业可能在融资上面临更大的挑战,此时零工经济通过提供额外的收入渠道所发挥的保险作用得以凸显,从而抵消了负向挤出效应。
三、结论
本文是对我国零工经济平台如何影响创业的首次评估。通过利用外卖平台在中国各城市进入时间的差异以及月度企业注册信息,估计了零工经济对地区创业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 2010~2018 年期间,外卖平台的进入平均而言会减少约4.7%的地区创业活动。异质性分析表明,受影响的主要是注册门槛低、生存时间短的企业,并集中在启动资金需求较低、技术水平较低的行业(挤出低质量创业)。但同时,存在正向影响。一是,带动金融、信息、科研、人力等行业的创业。二是,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较低时,零工经济通过提供收入安全网所发挥的保险作用得以凸显。
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讨论零工对创业的影响(地区创业活跃度和个人创业决策)。综合来看,零工经济既可能因其灵活性强的优势有助于创业,又可能通过增加创业的机会成本产生负向影响,特别是减少低质量和生存性的创业。上述关于零工经济影响创业的研究均在发达国家的背景下完成。对于劳动力更加密集、产业结构尚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相关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发现,受到外卖平台负面冲击的主要是低注册资本、生存时间较短的企业,并集中在低资金需求、低技术水平的行业,这说明以外卖平台为代表的的零工经济平台所挤出的主要是低质量创业,这也印证了上述文献的看法。
文章贡献:第一,本文为数字经济发展如何改变工作性质这一重要话题提供了来自中国的最新证据,并将研究对象从雇员工作拓展到创业的范畴。第二,本文考察了数字经济背景下零工平台发展对创业的影响以及潜在的机制,丰富了关于创业影响因素的文献。第三,2020年以来,零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灵活就业成为了稳就业的最主要途径之一,本文的发现有助于理解我国就业创业的新趋势。最近一段时间针对平台经济的治理行动,以及关于外卖骑手等零工从业者劳动权益保障的热烈讨论,则进一步凸显了本文研究主题的现实价值。
四、会后讨论
研究院成员对文献分享展开了有关讨论。张超博士对文章进行了评述,他认为本篇文章所采用的实证方法以及实证数据,都并不复杂,但难能可贵的是,本文的选题比较具有创新意义,关注现实问题,所以能发表在《管理世界》这样的好刊物。这提示我们,论文写作既要注重提高实证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对问题的捕捉及分析要切合现实需求,具有实际意义。
文献分享结束后,毛艳华教授同相关成员进行项目进度以及工作内容沟通,对学生们提出基础性工作一定要去积累,尤其是相关文献的总结,以及启示,以提升自己学术能力。至此,本次组会结束。
拟稿:蔡儒雅
编辑:陈倩怡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