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合作研究团队第65期Seminar学习讨论会
2023年9月13日15:00-17:30,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文献研读会议成功举行。本次学习讨论会由博士生李子文同学分享文献《交通结构、市场规模与经济增长》。团队全体博士生和硕士生参加了学习讨论会。
交通结构、市场规模与经济增长
陈晓佳 徐玮 安虎森
一、引言
文章基于量化空间结构模型构建交通结构与市场规模的可量化关系,采用1999-2015 年中国综合交通地理数据展开测算,分析了综合交通运输和交通结构的经济效应及其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经济效应呈先上升后下降态势,其他单一交通网络的经济效应则表现出边际递减特征,而综合交通组合结构的经济效应处于边际递增阶段。相比现有研究,该文,从交通结构视角搭建综合交通经济效应分析框架,一定程度上补充了运输经济理论和相关经验研究;构建适合国内经济特点的市场规模指标,丰富和拓展了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改进冰山运输成本的参数识别策略,建立符合中国运输数据特征的识别框;采集了高质量的交通地理数据。
二、理论模型
(一)需求分析
1. 消费者需求
文章用CES函数来刻画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在本地市场上消费的产品产自不同城市。
2. 消费者价格指数
文章将本地购买的一篮子产品( 生产自不同城市) 的价格加总来代表价格指数,经过推导将价格指数与交通通达程度联系起来。
3. 消费者福利
文章假设消费者的所有收入都用来消费,并且通过购买一篮子产品获得效用,采用间接效应函数来表示消费者福利。在人口自由流动前提下,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会寻求效用最大的城市居住。在人口流动达到均衡情况下,消费者在所有城市获得的效用都相同。
(二)企业行为
1. 利润最大化
文章设定厂商利用购买的资本和劳动力进行生产,生产技术为希克斯中性( Hicks neutrality) ,生产方式采用科布道格拉斯( Cobb-Douglas,C-D) 形式。
2. 交通离散选择结构
冰山运输成本作为城际贸易的无套利条件,不仅取决于运输时间,还与运输价格密切相关,在跨区域贸易环境下,还受贸易壁垒的影响。因此,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与冰山运输成本息息相关。
该文设定的线路总平均冰川运输成本为
(三)一般均衡
1. 城际贸易流
在城际贸易中,贸易流受城市需求影响,城市对贸易伙伴产品的需求又受供应价格影响,而供应价格由交通发展水平和出厂价格决定。这意味着如果给定出厂价格不变,交通发展水平决定了两个城市的贸易流。而交通发展水平而通过模型中的冰山运输成本来刻画。
2. 市场规模与产出
在城际贸易模型中,给定出厂价格,交通发展水平决定了贸易流。也就是说一个城市到另一城市的交通越便利,冰山运输成本越低,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贸易流就越大,这意味着城市有更大的市场规模空间。此外, 文章推导认为,城市的市场规模体现为一种以通往所有贸易伙伴城市的交通网络为权重的加总形式,本文的市场规模度量的是一种全局交通网络效应,任何环节的交通线路变化,将经由贸易渠道影响到全局网络中的任何城市节点。最后,推导获得文章的核心方程:
一个城市的产出不仅与其资本投入(K)有关,还与市场规模(MS)相关,其中市场规模又由劳动力和交通网络共同决定。给定资本存量和劳动力,则该城市到其他城市的交通网络越发达,其到其他城市的冰山运输成本越低,与其他城市往来贸易的能力就越强,市场融入程度越高,该城市的市场规模越大,相应地产出就越高。
三、实证检验
(一)模型设定
根据理论模型的核心方程,取对数后获得计量模型:
然后,采用目前地级市一级唯一公开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交通运输统计数据,对冰山成本中交通时间和交通价格的弹性参数进行校准,估计出与中国经济相符合的参数。
此外,在交通成本测算中,亮点在于以国家测绘局提供的2015 年中国交通电子地图为基础图,结合1999-2014年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交通地图进行逐年逆向删除历年新建的交通线路和港口码头,最终得到1999-2015 年铁路、高铁、高速公路和港口码头历年电子地图。
最后,对市场规模的测算则分别测算了十种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市场规模样本。
(二)实证结果
第一,基准分析结果显示,交通发展提高了企业市场规模进而获得经济增长。
第二,文章做了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分别重新计算市场规模的样本、不变人口数量、删除经济发达和政治中心城市样本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内生性检验则采用地理地形生成交通线路的最小生成树作为理想的交通线路,将其作为交通网络的工具变量。
第三,文章进一步考察了不同交通结构的影响。首先是不同运输方式的联运结构,如铁路与高铁、铁路与高速公路、高铁与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路、高速公路和水路,分别计算市场规模,再进行回归。从单一运输方式的经济效应看,铁路具有最高经济效应。从联运方式的角度看,相比比单一交通网络,铁路和高铁组成的交通联运结构相互补充,并降低运输成本,扩大了企业进入全国市场的范围,带来交通网络效应的溢出。而其他方式没有出现网络溢出效应。其次是不同时期的交通结构效应,以5年为一个阶段来划分样本。发现,高速公路经济效应呈先上升后下降态势,其他单一交通网络的经济效应则表现出边际递减特征,而综合交通组合结构的经济效应处于边际递增阶段。最后是探讨交通结构一体化的影响。文章分别利用各种运输方式车站到城市中心的平均距离和各种运输方式车站间的平均距离构建虚拟变量,加入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经过优化换乘和联运规划的一体化交通会显著提高运输经济效应。
会后讨论
分享结束后各位同学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并针对论文内容展开了热情的讨论。认为在新发展格局下经济发展中交通的因素值得深入发掘,应该持续关注。本次学习讨论会充分体现了研究院浓厚的学术氛围,大家在学术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至此,本次文献学习讨论会圆满结束。
拟稿:李子文
编辑:程雪琳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