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活动 / 每周seminar

开放合作研究团队第31期Seminar学习讨论会

2022年04月13日晚18:30-20:30,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学习讨论会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行。本次学习讨论会由谢宇平分享文献《Aid and Growth Evidence from Firm-level Data》。参加学习讨论会人员包括毛艳华教授、李兵副教授、副研究员、博士后以及博士生和硕士生等,另有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通过线上形式参与了本次学习讨论会。



Aid and Growth Evidence from Firm-level Data

LisaChauvet & élèneEhrhart



一、引言

外国援助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和拉丁美洲等贫困国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是学界对于援助是否有效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所以,外国援助对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究竟有什么影响?在过去十年里,大量关于外国援助与经济发展的文献认为援助对增长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受援国吸收援助的能力、宏观经济政策的质量、受到外部冲击的程度、经济结构缺陷等等。现有文献基本是从国家宏观层面探讨外国援助的经济增长效应,少有从微观层面的研究,鉴于此,本文采用企业层面的数据实证研究外国援助对企业销售增长率的影响。

二、模型设计和变量说明

本文首先使用如下模型进行基准回归来探讨国外援助对企业增长的影响:



其中,GROWTH表示j国k行业i企业在过去三年的平均销售额增长率;Y则表示该国同时期的平均外国援助额。控制变量包括微观企业层面的变量和宏观国家层面的变量,如下图:



在此模型中,关于援助变量的数据是国家层面的,而增长变量是企业层面的数据,直接回归可能会产生偏误,因此作者采用基于国家层面的稳健标准误进行统计推断。

此外,考虑到外国援助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关系,以及不可观测的遗漏变量等因素造成的内生性问题,本文构造如下工具变量回归进行检验:



其中, Tax表示24个主要援助国的税收收入(相对于GDP的比例),Colony(虚拟变量)则表示j国历史上是否是d国的殖民地,等于1。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1.基准回归结果

基础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可以看出,第一行表明外国援助对企业年销售额增长的影响是显著为正的,同时,IV估计从显著性来看也是有效的。



2.稳健性检验

在这一部分,本文对工具变量的合理性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可能存在的影响是援助国的财政周期与被援助国的对外贸易与FDI显著相关,为了排除这一影响,本文将变量与对外贸易等变量(包括人口迁移量、FDI与进出口)进行交乘,同时加入一些控制变量,其中,BILATERAL MIGRATION表示从j国移民到d国的人数占j国总人数的比重,并且按到期的三年平均数计算,BILATERAL FDI是j国从d国获得的净国外直接投资占j国GDP比重的平均值;贸易流方面,BILATERAL EXPORTS和BILATERAL IMPORTS分别表示受捐赠国和捐助国之间的贸易流入和流出情况,再进行回归。从第4、8列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额外添加的控制变量并不会显著影响回归系数,因此为有效工具变量。



3.样本依赖性

本文同时也对不同子样本进行区分从而来排除肯存在的样本偏向性的干扰。下图列出了分别对全样本、拉丁美洲国家子样本、非洲国家子样本、剔除援助最少三国家、剔除援助最多三国家及仅制造业企业样本进行分样本回归的结果。对比发现:(1)非洲国家比拉丁美洲国家平均能有效吸收更多的援助;(2)剔除得到援助最少三国家和得到援助最多三国家都不会对估计系数产生显著影响;(3)仅对制造企业样本进行基准估计得到的援助估计系数仍然显著为正。



为了解决由于样本中一些国家(被调查公司数量较多)所占比例过高可能影响回归结果这一问题,本文做出以下处理:每次从调查国家样本中随机抽取相同数量的企业,然后根据每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对其加权后回归。将回归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对比可看出估计系数差别不大,因此上述少数代表性过高的国家影响并不大。



在上述基础上,本文继续将国家样本扩展到2006-2015年期间WBES上面包含的所有国家,回归结果和基准回归结果估计系数非常接近。



四、影响机制

构建变量捕捉外国援助影响企业经营的可能传导路径,将其与关键解释变量进行交乘检验

上文研究结果表明,援助对公司增长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在该部分,首先是分析在不同特征情况下,企业间援助的效果是否存在异质性。检验方法是,模型构建中加入一些特定企业特征的交互项进行回归:



回归结果如下:



结果显示,是否为国有、外资、出口和大型企业系数无显著差别。而对于电力依赖、交通依赖和融资短缺的企业的回归系数则显著高于其他类型企业。

在上述结果基础上,本文通过“荷兰病”机制在研究援助可能对企业生产能力产生积极影响渠道(基础设施和融资)的基础上,继续探讨了不利影响渠道。,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其中,INTENSITY表示行业对于出口、制度、外部融资和基础设施的依赖度。

结果如下:



结果发现外部融资与基础设施更为依赖的行业,援助有助于缓解外部融资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以及提高基础设施依赖企业的销售增长,与此相对,并没有发现出口与制度因素对结果产生显著的影响(即现有文献常提及的援助产生的“荷兰病”和腐败等“治理诅咒”)。

五、结论

本文从微观企业视角出发,探讨了援助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通过回归发现援助增加10%可使公司增长约5%至7%,即存在实质性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援助的积极作用并不是由特定的企业特征驱动的,而是主要通过放松融资和基础设施约束来实现的,同时对对外援助负向影响(特别是荷兰病与腐败等“治理诅咒”)进行了验证,即并没有发现出口与制度因素对结果产生显著的影响,这对于未来进一步的研究与现实政策制定和实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讨论




文章分享结束后,研究院成员展开了有关讨论。毛艳华老师和李兵老师提出这篇文章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原来关于对外援助的论文都是以国家层面的数据来进行探讨的,本文使用企业层面的数据来进行讨论是一个比较大的创新,关于中国对外援助的数据,可以从 China AidData 网站上去找一下。本次学术研讨会充分体现了研究院浓厚的学术氛围,大家在学术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至此,本次文献研讨会圆满结束。



拟稿:史红晨

编辑:陈多多

审核:李兵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