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回顾】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院教授沈国兵:实施RCEP协定与出口多元化:来自中国的证据
2021年6月22日下午15:30-17:00,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开放合作学术报告”第2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山大学南校区文科楼612成功举办。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院教授沈国兵受邀作了题为《实施RCEP协定与出口多元化:来自中国的证据》的学术报告。研究院院长毛艳华教授主持报告会,并代表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对沈国兵教授表示诚挚欢迎,并对沈国兵教授的学术贡献进行了详细介绍。
沈国兵教授,现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沈教授在World Economy、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和世界经济等严肃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发表CSSCI收录6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主编教材5部。主持和在研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7项。现受聘为杭州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荣获上海市“浦江学者”、曙光人才等称号。获得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项、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一项、上海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四项、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四项、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两项。2008-2009、2015-2016年度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和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
本次报告会沈国兵教授分享了与其直博生沈彬朝同学共同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实施RCEP协定与出口多元化:来自中国的证据》。该文首先从地理流向、产品种类、技术结构三个角度对中国目前的出口多元化情况进行了测度与刻画。然后使用GTAP模型模拟了RCEP贸易协定签订后中国对域内国家贸易情况,分析了协定签订对中国出口多元化的影响。最后,基于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在研究方法上,沈国兵教授提出该文利用了“参照组”方法估计了等量从价税,使用该方法计算出RCEP的真实关税削减冲击。在非关税壁垒方面,本文参考了相关研究,设置了RCEP内部5%的非关税壁垒降幅。
沈国兵教授的学术报告结束后,线上和线下的老师同学们对本文所做的工作以及其重要意义进行了高度的肯定,并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
天津大学马寅初经济学院创院院长张中祥教授点评认为,该论文研究深入,涉及的工作量很大,并且该议题与“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规划纲要紧密结合,提出了以下几个建议:第一,出口技术含量的提高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讨,尤其是部分高科技的产业在出口技术结构上有何作用,可以利用数据库再具体计算。第二,衡量一个国家在外贸方面的重要性,一方面要看贸易规模的大小,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战略意义。比如,北非等国虽然与我国总体贸易量占比不大,但其拥有的钴等资源是我国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原材料,文章可以考虑从这一角度进行简单说明。第三,出口产品更集中其实更符合经济学中比较优势的常识,尤其是出口结构的转变如何通过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而影响到就业情况,本研究可以进行进一步探讨。另外,本院的卓乘风博士后建议是否可以将研究时期内中国其他贸易协定和自贸区的影响纳入考虑,排除无关政策的干扰,沈教授也一一进行了回应。
毛艳华教授对报告会进行了总结,认为沈国兵教授的这篇学术论文研究方法很规范也很经典,并且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向贸易区域化的转变,区域贸易协定尤其是大型经贸协定正在重塑域内经济体的对外贸易结构,对全球贸易网络和经贸合作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不出意外,RCEP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生效,区域内货物贸易的开放水平将达到90%以上。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比较全面的关税削减会形成大规模的贸易创造效应,推动区域价值链的重构。建议作者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将RCEP这种高质量、高水平和高标准的大型区域贸易协定所产生的贸易效应和投资效应结合起来分析,从多个角度探讨其政策效果。
最后,毛艳华教授代表研究院再次对沈国兵教授的精彩学术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
(以上内容由现场记录整理,经沈国兵教授审定)
拟稿人:马帅兵、赵文彬
编辑:陈多多
审核:李兵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