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活动 /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回顾】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余淼杰:司法质量、定制化投入品和贸易边际:产品质量的作用

2021年6月15日上午9:00-11:00,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开放合作学术报告”第1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山大学南校区文科楼612会议成功举办。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余淼杰应邀作了司法质量与贸易质量主题的学术报告。研究院院长毛艳华教授主持报告会,并代表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对余淼杰教授表示诚挚欢迎,对余淼杰教授的学术贡献进行了详细介绍。

余淼杰教授是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

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任国际中国研究联盟秘书长、黄廷芳/信和青年杰出学者、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全球经济管理类前1%高引论文经济学家。被联合国、亚洲发展银行、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参事室和多个地方政府聘为专家顾问,曾被专门邀请到联合国总部做中国经济发展报告。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和中国经济发展,在国内外经济学顶级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150多篇,出版中英文专著、教材、时评随笔十余部。独著论文曾获英国皇家经济学会奖,是首位获得该奖的华人经济学家。曾五次获得全国国际贸易研究最高奖—安子国际贸易研究奖。著作《加工贸易与企业生产率》获刘诗白经济学奖、胡绳青年学术研究奖、全国贸易发展研究奖、中国青年经济学家奖。



介绍完毕后,余淼杰教授以与其学生崔晓敏、张睿合作的论文《Judicial Quality, Input Customization&Trade Margins : The Role of Product Quality》进行学术报告。



余淼杰教授介绍该论文在李嘉图模型和EK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中间投入品和司法质量进行拓展,以探究司法质量对贸易质量的影响及影响机制。首先,司法质量越高的国家,被敲竹杠的可能性越低,因此定制化中间投入品的质量越低,投入成本也就越低,进而导致最终物品质量提升。其次,从进口角度来看,司法质量越高,国内产品质量就越高,国内产品生产竞争就越激烈,这种激烈竞争的环境使得国外产品进入国内的难度增加,进一步导致进口品质量的提升。最后,从出口角度来看,良好的契约环境类似一种比较优势,一方面对于本来就能够出口的产品而言,司法质量的提高能够增强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因此可以出口的更多,另一方面司法质量作为一种投入要素,可以为那些低质量占优势的产品带来新的比较优势,使这些产品最终也能出口。

该论文参考的文献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类是贸易和司法制度质量的文献。如余淼杰教授之前发表的一篇文章,谈到了民主与贸易之间的关系,大致内容为:一个国家民主程度越高司法制度就越有保证,司法制度越有保证就越有利于出口,而进口方面主要取决于不同利益集团对关税的态度。第二类是关于产品质量衡量方面的文献。起初,对产品质量的衡量看的是价格,即通过产品单价来刻画产品质量。但Khandelwal(2010)等人意识到单价对产品质量的刻画过于片面和单一,因此将市场份额纳入了产品质量评估体系进行补充,然而上述两种因素都是从需求方面来考虑产品的质量,当一个企业生产率高的时候也会通过压低自己的价格去淘汰同行业竞争对手,所以仅从需求方来评估产品质量会形成一种价格越低产品质量越差的误区,本文参考FeenstraRomails(2014)的观点,从供给方面考虑产品的质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评估的客观和准确性。

接着余淼杰教授对该论文的理论模型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生产最终物品需要通用的中间品和定制的中间品。即司法质量越高,敲竹杠的可能性越低,企业要求补偿的金额更低,更能准确反映投入成本,中间投入品的成本也就越低。(2)最终产品质量取决于中间投入品质量。包括中间投入品成本的降低有助于最终物品质量提升和对那些密集依赖定制中间品的产业来讲影响更为明显。(3)最终品质量影响最终品的价格。即最终品质量提升导致最终品的价格提升。



该论文在对模型详细介绍后,进行了两个模型预测。第一个是贸易模式模型预测。如果出口方的契约质量越高,那么就可以出口更多的产品,因为他们的比较优势更明显了。即给定某个进口国d,一个拥有较高司法质量的国家他会出口更多的产品到该国,这种作用对于高密集依赖契约的产业更为明显。第二个贸易价格和质量模型预测。从出口国的角度,司法质量的上升会导致两个价格作用会相互抵消。从进口国的角度,如果进口国的契约质量上升,则进口国国内产品竞争更加激烈,外国想要打入国内市场只能依靠高质量的产品,而高质量的产品价格相对也会更高。

该论文实证结果表明,司法质量提升对定制化产业影响更为明显;从双边产业层面换位单边产业,结果仍稳健;司法质量和契约密集度采用多种方式测算;扩展到面板数据,结果稳健;司法质量提升慢,回归时间间隔由一年延长至三年,结果稳健。

论文作者又对以上实证结果进行了新的扩充,通过印度和德国来印证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印度司法质量差于德国,当契约密集度较低时可以看到印度的出口份额要大于德国,随着契约密集度的提升,印度的出口份额显著低于德国。余淼杰教授介绍论文实证部分之后,提出亚洲四小龙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司法质量的稳步提升,契约密集度较低的产业比重逐渐下降,但契约密集度越高,出口也越高。



在学术报告最后,余淼杰教授对本篇文献做了简要的概括,并与线下和线上的老师同学就相关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其中,南京大学张二震教授表示余淼杰教授提出的“契约密集型”概念十分新颖,论文合作者崔晓敏进行了补充:论文通过度量最终品厂商对中间品定制化投入的需求来定义是否契约密集。具体来说,所需的中间品没有指导价格的最终品产业就是比较高契约密集的,原因是缺乏价格参照的中间品异质性比较强,缺乏竞争,需要最终品厂商一对一谈判形成合约确定价格和规格。李兵副教授指出相对于之前发表的文章,这篇文章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十分有价值的观点,李兵副教授同时提出了几个小建议,包括零贸易量国家的处理、微观企业层面补充、题目的解释等可以再进行相应的完善。论文合作者崔晓敏、张睿就李兵副教授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答。毛艳华教授提问该文对我国贸易政策的制定有哪些贡献?余淼杰教授认为这篇文章在新时代推进我国经贸合作具有启示作用。在改善营商环境情况下,对于高度依赖契约的先进制造业,契约执行度提升有利于提升产品出口。对于扩大进口改善营商环境上也具有积极作用,能做大做实内循环。复旦大学沈国兵教授提出真实世界里高质量和低质量可能没有替代关系,文章中却假设了是完全替代关系。对于这个问题,余淼杰教授认为如果我国出口产品质量上升的话,竞争力也会上升,价格提高从而利润更大。随着司法质量的上升,产品质量较低的也能出口。由此两者之间作用相互抵消。

讲座结束后,毛艳华教授指出,余淼杰教授的学术成果具有极大的创新性,详细阐释了司法质量对贸易质量的影响机理,提出的贸易政策对我国营商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代表研究院对余淼杰教授的精彩学术报告再次表示衷心感谢。

(以上内容由现场记录整理,未经余淼杰教授审定)




拟稿:王姣、赵文彬

编辑:陈多多
审核:李兵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