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讲座回顾】全球价值链的新趋势与“一带一路”的新内涵
2022年7月20日晚上8:30-10:30,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开放合作高端讲座”第7讲以线上的方式成功举办。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博士受邀作了“全球价值链的新趋势与‘一带一路’的新内涵”的主题讲座。研究院院长毛艳华教授主持讲座,代表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对曾智华博士表示诚挚欢迎,并对曾智华博士的学术经历与成就进行了详细介绍。
曾智华博士现为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世界银行“知识与发展”项目创始人之一,是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创新、竞争力及知识经济方面的知名国际专家。他最早把“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模式”的核心经验推向世界舞台,并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罗默之邀到纽约大学介绍中国特区经验,还与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先生参与“新结构经济学”的构建与发展(包括在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把该理论付诸实施)。有近20年的全球工作经验,包括东亚(含中国)、非洲、拉美加勒比和中东北非地区的许多国家。在加入世行之前,他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从事政策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解读中国奇迹:经济特区和产业集群的成功和挑战》,《中国: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创新与发展及政府的作用》,《知识、技术和非洲产业集群的发展》,《终身学习与中国竞争力》和 《中国与知识经济:机遇和挑战》,在相关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并应邀在许多国际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曾智华博士讲座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全球价值链的新趋势。曾智华博士认为目前一些新趋势正在重塑全球价值链格局,包括从“快全球化”到“慢全球化”的转变、制造业“回流”或“友岸外包”以及全球价值链的本土化、区域主义趋势明显、更加强调环境的可持续性、全球价值链的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
二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潜力。2005-2018年中国建筑业对外投资额超过一半都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根据麦肯锡的预测,到2050年,“一带一路”倡议将贡献世界经济增长的80%,并将30亿人提升到中产阶级。在未来十年中,“一带一路”倡议将为全球贸易额增加2.5万亿美元。曾智华博士认为“一带一路”在对外投资贸易当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未来潜力巨大。
三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新方向。曾智华博士指出,未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要促进更高水平的开放并成为新型全球化的推动者、把握全球治理变革趋势并深化多双边与区域合作、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子商务及数字经济、大力推进中国的生态园区经验、构建“一带一路”包容性全球价值链。
毛艳华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认为曾智华博士的讲座富有国际视野,对后疫情时期的全球价值链变化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在全球价值链变化新趋势下共建“一带一路”的新内涵,报告十分有意义,并从中得到了启示。过去30多年,全球化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分界点分成两阶段,全球价值链分工使得一些发展中国家得到了发展机会。目前有关供应链“回流”的争议较大,曾智华博士通过提供大量的数据来说明是否出现了供应链“回流”。相比之下,绿色化和数字化则是明显趋势,全球价值链新趋势赋予了共建“一带一路”新的内涵。作为一种以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新形势下要能够更好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和世界经济包容性发展。中国应积极扩大开放、推动产业升级、加强“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国生态园区发展理念的推广以及构建包容性全球价值链。
来自校内外的师生们参加了本次讲座。与会老师和同学就相关问题与曾智华博士展开互动交流,线上讨论十分热烈。毛艳华教授提问“地缘政治是否会影响‘一带一路’新领域在全球合作”,李兵副教授提问“对富士康提出搬回美国以及美国政府出台促进芯片行业回流美国的看法”,还有线上留言“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建设实现沿线国家共同富裕”等等,曾智华博士就所有问题一一解答。最后,毛艳华院长代表研究院对曾智华博士的精彩报告再次表示衷心感谢。
(以上内容由现场记录整理,未经曾智华博士审定)
编辑:陈多多
审核:李兵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