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讲座回顾】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特征及推动人民币成为“一带一路”关键货币
2022年5月20日上午10:00-12:00,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开放合作高端讲座”第6讲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山大学南校区文科楼531会议室成功举办。中国银行(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博士受邀作了“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特征及推动人民币成为‘一带一路’关键货币”的主题讲座。研究院院长毛艳华教授主持讲座,代表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对鄂志寰博士表示诚挚欢迎,并对鄂志寰博士的学术经历与成就进行了详细介绍。
鄂志寰,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银行(香港)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学术委员,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鄂志寰在中国银行总行和纽约分行从事战略研究和管理20余年,参与中国金融改革重点课题及国务院研究室亚洲金融危机考察等工作,在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专著《华尔街风暴现场观察》,参与撰写《人民币国际化报告》等多部学术专著。在《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清华金融评论》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百篇,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金融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等,多次获得优秀论文奖项。在《信报》撰写神州内外专栏,在《大公报》经济观察家撰写寰球观察专栏,累计刊登百余篇。
(会议现场,陈多多拍摄)
鄂志寰博士讲座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新的战略机遇期。鄂志寰博士使用详实数据说明人民币国际化取得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全球第八大外汇交易货币、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人民币资产形成国际影响力。此外,鄂志寰博士还梳理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演进、跨境人民币政策发展趋势和市场发展、人民币汇率与国际化相互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容。
二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特征。鄂志寰博士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概括:人民币离岸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形成良性循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清算和跨境贸易结算稳步增长、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经历完整周期、全球投资人民币资产渠道日益广泛、离岸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幅度加大。
三是打造“一带一路”关键货币。鄂志寰博士指出,“一带一路”人民币使用存在很大拓展空间,“一带一路”是人民币国际化重点拓展市场,相关渠道逐渐拓宽,大宗商品使用人民币计价空间巨大,但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一些挑战,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人民币接受程度不同、“一带一路”各国人民币市场发展不平衡、“一带一路”各国尤其是东盟的大部分国家投资中国境内人民币债券市场参与度有限。因此,鄂志寰博士认为要打造“一带一路”关键货币,“一带一路”沿线离岸人民币清算行需更好地服务于沿线区域内跨境经贸投资便利化,发掘企业实需,提升人民币在区域内结算货币、计价货币、融资货币的职能。
四是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在以上分析基础上,鄂志寰博士认为,目前全球各种风险因素频发,人民币初步显现避险属性。通过对标英镑、美元、欧元、日元等几种主要货币的国际化路径,提出了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路径建议。
毛艳华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认为鄂志寰博士讲座内容十分丰富,对国家金融改革开放进程、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态势和人民币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关键货币等问题讲解十分透彻,体现出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政策水平。鄂志寰博士讲到跨境人民币政策发展趋势时,提出要推动政策向细化发展、重视政策服务实体经济、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相结合、加快布局重点区域等,给我们很大启发。全球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了快车道,支付、交易、储备、投资等功能都有稳步提升。但目前从一些数据来看,比如202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高达39.1万亿元,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仅7.94万亿元,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经济在世界中的地位还不匹配,仍有较大差距。“一带一路”是人民币国际化重点拓展市场,要扩大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经贸投资合作,加快离岸人民币市场的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推动人民币作为“一带一路”的关键货币。
来自校内外共计百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与会老师和同学就相关问题与鄂志寰博士展开深入讨论,现场十分热烈。复旦大学沈国兵教授提问“人民币在SDR权重上升中主要是体现在哪些方面的进步”,中山大学曾燕教授提问“法定数字货币对人民币国际化起到的作用”、中山大学张一林副教授提问“是否能通过货币互换来解决沿线国家债务违约问题”、中山大学荣健欣副研究员提问“汇改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等是否影响了人民币国际化仍处于战略机遇期的判断”,鄂志寰博士就所有问题一一解答。最后,毛艳华院长代表研究院对鄂志寰博士的精彩报告再次表示衷心感谢。
(以上内容由现场记录整理,未经鄂志寰博士审定)
编辑:陈多多
审核:李兵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