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活动 / 高端讲座

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平行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4年12月4日下午,2024“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举办“读懂广州”平行研讨会。围绕“中心型世界城市: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强化综合性门户能级”主题,境内外智库专家、知名高校学者、知名企业家、政府相关部门官员、境外驻穗商务代表等深入研讨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广州世界城市的发展动力、挑战与机遇、大湾区角色和具体路径与政策建议。“读懂广州”平行研讨会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中山大学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承办。

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平行研讨会现场


开幕式

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毛艳华教授主持,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马曙、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琪分别致欢迎辞。

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马曙致辞

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马曙致辞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州的高质量发展寄予了殷切期望,指出现在广州正在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继续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面向2049年的城市发展,广州坚持开放引领,积极融入全球城市网络,加强与国际友城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打造国际合作的新平台,广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支持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生态,汇聚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激发城市发展的新动能。“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是世界了解中国发展战略的最具影响力的平台之一。今天的”读懂广州“平行研讨会,围绕“中心型世界城市: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强化综合性门户能级”这一主题,为各位嘉宾汇聚智慧、研讨交流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非常期待在座各位嘉宾以国际化、多维度的视野为广州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更好地发挥中心型世界城市的作用,提出宝贵的意见,推动广州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更高质量的发展。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琪致辞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琪致辞中表示,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非常感谢和欢迎各位专家学者出席“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和“读懂广州”平行研讨会。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标识。” 本次研讨会聚焦“中心型世界城市: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强化综合性门户能级”这一主题,目的在于集合各界才智,共同研究在当前的全球化新形势下,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中心型世界城市的影响力,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扮演更加关键的角色,并助力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今年正值中山大学百年校庆,在新的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期望中山大学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为中山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山大学始终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坚持以我为主,共进共赢的原则,积极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为大湾区高水平开放和广州世界城市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相信本次研讨会一定能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推动中山大学相关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相关的参考。

专家学者和嘉宾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会场合影

中山大学毛艳华教授主持研讨会开幕式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毛艳华教授在开幕式上表示,在近半个世纪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城市作为全球生产和贸易网络的关键节点,是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决策和控制中心,也是人才、信息、知识、技术和资本的集聚地。近年来,在逆全球化、地缘政治和数字技术革命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全球经济正经历多个维度的深度重组,世界城市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建设出新出彩的中心型世界城市”的总体愿景。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稳居世界一线城市的广州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召开“读懂广州”平行研讨会,聚焦中心型世界城市与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一主题开展多学科的交流研讨,能够为广州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和决策咨询。


主题报告(一)

在主题报告第一环节,商务部原副部长蒋耀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赵晋平、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尹涛、东南大学特聘教授、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邱斌、暨南大学副校长、教授顾乃华、利丰发展(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香港科技大学利丰供应链研究院执行总监张家敏分别发表主旨演讲,精彩纷呈。

商务部原副部长蒋耀平主旨演讲

商务部原副部长蒋耀平发表了“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志”的主旨演讲,重点阐释了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与战略抉择,高水平开放是中心型世界城市的发展动力。认为广州蕴含着深厚的开放历史与文化底蕴,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自改革开放以来,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显著的开放优势,广州始终走在中国经济特区建设的前沿阵地,成为了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标志性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广州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持续增强其作为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全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主旨演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研究员发表了“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培育广州城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主旨演讲。作为我国重要的开放型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广州服务贸易创新提升的引领作用日趋增强,成为加快培育广州城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路径。一方面要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全面清理服务贸易领域存在的各类贸易壁垒和限制性措施,并通过创新联动试点在全市范围内复制推广;另一方面要升级内地与香港、澳门签署的《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自由便利化水平,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的投资和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尹涛主旨演讲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尹涛在“锚定未来产业,培育广州中心型世界城市发展新动能”的主旨演讲中,从理论上分析了未来产业选择与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动能作用,表明未来产业具有推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增强城市竞争力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基于未来产业的演变与发展路径。他认为,广州应选择智能制造、新兴储能、未来材料、生物制造、纳米技术和人形机器人六大产业作为现阶段的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动能和新模式提升中心型世界城市的产业竞争力。

东南大学邱斌教授主旨演讲

东南大学特聘教授、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邱斌以“服务经济集聚、新质生产力形成与门户城市能级提升”为题发表主旨演讲,系统阐释了服务经济集聚对于提升城市经济、创新与全球竞争能力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典型案例和国内三大城市群的实践经验,提出政策建议,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持。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离不开服务经济集聚的支持。在国内,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大城市群均展现了各自的优势并存在不同的挑战。在他看来,通过推动高端服务业出口、加强服务经济与科技创新协同以及构建全球资源配置枢纽,可以有效提升广州城市的经济、创新和全球能级,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暨南大学副校长顾乃华教授演讲

暨南大学副校长顾乃华教授以“广州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的能力评估与对策”作主旨演讲,提出在高水平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过程中,广州应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三大”重点任务,而核心任务是提炼产业国际竞争力、创新驱动能力、综合服务能力、人居环境吸引力和城市治理能力。广州进一步推动中心型世界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包括:以更优举措巩固实体之基,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以更宽视野探索科技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广州路径”,筑就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以更广领域推进制度型开放,建设双循环战略链接新枢纽;以更大气魄深化对内改革,打造全球资源要素配置中心;以更实际行动营造幸福社会,当好共同富裕道路前列示范。

香港科技大学利丰供应链研究院执行总监张家敏主旨演讲

利丰发展(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香港科技大学利丰供应链研究院执行总监张家敏在“预见未来:全球供应链的关键驱动因素和趋势” 的主旨演讲中,将塑造全球供应链的主要因素归纳为地缘政治和贸易保护主义、供应国和目标市场的国内政策、原材料和关键部件的供应、生产能力及成本、技术、自由贸易协定和贸易优惠、环境可持续性共七个方面。认为中国拥有大量熟练工人和强大的供应商网络,制造业优势明显,因此将继续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面对各种有利条件和风险挑战,广州制造商应加快向全球价值供应链上游移动,广州企业也应积极在全球布局供应链。

中山大学刘京军教授主持主题报告(一)

中山大学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岭南学院教授刘京军主持主题报告第一环节会议。



主题报告二

在主题报告第二环节,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原院长教授陆军、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王春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二级教授陈伟光、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刘成昆分别围绕主题做了精彩的主旨演讲。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陆军教授主旨演讲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岭南学院原院长陆军教授以“打造跨境全过程科技创新生态链,赋能穗港产业投资发展”为题进行主旨演讲。他表示,过去粤港之间密切的经贸关系不仅成就了广东经济的高速成长,也为香港跻身国际重要的金融中心提供了各种机会。广州和香港要迎接未来的挑战,要利用好互补的优势,未来的合作要从原来的经济贸易为主全面深化,推动建立健全穗港跨境“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科技创新生态链。未来要围绕穗港双城全过程科技创新生态链的建设,打通其堵点和难点,以开放促改革,以创新发展,打造投早投小投长投硬科技的耐心资本。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主旨演讲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以“基于四大湾区视阈下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为题作主旨演讲。她提出,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的重要经济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态势和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广州拥有独特地理优势、经济实力和文化魅力,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枢纽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广州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未来,我们将看到广州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交通网络,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区域协同,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春超教授主旨演讲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春超教授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质量充分就业:中国与广州的视角》的主旨演讲中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他表示,AI技术的应用对就业产生了创造效应、替代效应和生产率效应,提升了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质量。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不同技能劳动者就业影响的异质性分析,发现高技能劳动者更容易从AI技术的发展中获益,需要对不同劳动者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助劳动者适应这一变化。从政策建议角度看,广州应加强技能培训、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引导AI创造就业岗位等,旨在引导人工智能技术创造就业岗位,支持新就业形态的发展,并增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陈伟光教授主旨演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陈伟光教授以“治理视角下中心型世界城市建设的一点思考”为题目进行主旨演讲。他认为,广州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应积极承担全球治理职责,打造开放创新的城市标杆,为国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战略支撑。在治理观念上,以开放合作和整体联动的理念取代封闭竞争市场分割的思维;在治理主体上,重视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多元协作治理;在治理规则上,强调制度、规划和政策的协调,实现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在参与全球治理上,发挥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积极参与规则制定、承办国际论坛、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为国家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作出广州的贡献。

澳门科技大学刘成昆教授主旨演讲

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刘成昆教授就“穗澳合作,共筑中心型世界城市的开放新篇章”发表主旨演讲。他认为,在广州迈向中心型世界城市的新征程上,穗澳合作也是一股重要推动力。为共推中心型世界城市建设,穗澳应深化金融、文旅、科创等全方位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提升各自的竞争力。穗澳合作将助力广州在打造中心型世界城市的新征程中,更好地利用国际化资源,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共筑开放新篇章。

中山大学张书军教授主持主题报告(二)

中山大学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管理学院教授张书军主持主题报告第二环节会议。


研讨会总结

中山大学毛艳华教授研讨会总结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毛艳华教授对“读懂广州”平行研讨会成果进行了总结他表示,本次研讨会十一位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全面研讨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广州世界城市的发展机遇、挑战与转型,深入分析了中心型世界城市的交通枢纽、服务经济、产业科创、消费体验、绿色低碳、数字转型、国际交往等开放能级的关键驱动因素,就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强化广州综合性门户能级形成了四个方面的共识成果:第一,高水平开放是中心型世界城市的发展动力;第二,把握广州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的新机遇;第三,巩固广州世界城市在大湾区核心引擎地位;第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建设中心型世界城市。同时,代表研讨会承办方对莅临研讨会的各位领导、相关经济体驻穗商务代表、省市相关政府部门代表、中山大学相关专业老师与学生、“读懂中国”会议代表与媒体等表示衷心感谢,期待明年“读懂中国”广州花城再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