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活动 / 高端讲座

【高端讲座回顾】 中国区域发展新格局与建设大湾区战略支点

2023年11月23日下午3:00-5:00,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开放合作高端讲座”第20讲以线下方式成功举办。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教授余虹受邀作了“中国区域发展新格局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主题讲座。院长毛艳华教授主持讲座,代表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对余虹教授表示诚挚欢迎,并对余虹教授的学术经历与成就进行了详细介绍。

余虹博士毕业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获得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教授,《East Asian Policy: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主编。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区域发展、中国与东盟关系、“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等。





余虹教授讲座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中国区域发展回顾。过去四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特大城市群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即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这两大城市群的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极。但是,不协调和不平衡的区域发展是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与过去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中国需要改变其发展模式,使其更多地由国内消费和投资来驱动。中国幅员辽阔的地理空间、丰富的区域动态和巨大的区域潜力是关键的驱动力来源,这提供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是中国新发展格局与区域均衡发展。过去十年实现“共同富裕”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政策目标,也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成为中国的关键政策目标,即推动实现协调的区域发展和缩小空间经济差距。快速变化的全球地缘战略环境和新冠疫情大流行促使中国制定一条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和资源来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的道路,并发展有韧性的国内经济和充满活力的国内市场。中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也是实施“双循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循环”战略要成功维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就需要通过加快以充满活力的城市群为中心的区域发展来拓展内需。城市群对于促进国家发展提供重要动力,促进中国城市之间的融合发展。创建城市群将需要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行新的投资,从而有助于刺激内需和投资。

三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举措,尤其是发展城市群规划。中国主要城市群包括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雄安新区、西部地区开发、成渝经济圈、海南自贸港及东北地区八大综合城市群。这些主要城市群因其在“双循环”战略中的重要作用,被列入“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区域发展的首要议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将推动中国经济更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也将展现中国以实际行动兑现向世界开放国内市场的承诺。通过持续开放和实施开创性的改革措施,大湾区有潜力在中国与东盟合作和在RCEP区域合作扮演重要角色。广东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始终走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城市群。大湾区开放程度高,具有国际视野,不仅是中国和亚洲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而且具有全球意义。

四是粤港澳大湾区在城市群发展中的定位与前景。通过SWOT分析,余虹教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优势在于:不同城市之间的文化联系,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基础设施完备,国际开放水平最高,投资营商环境最好,深圳是国家创新中心,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劣势在于:区域内最复杂的治理结构,广东、香港和澳门不同的监管制度,不同的法律和税收制度,不同的城市间竞争的区域主导地位;机会在于:庞大的内部市场,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商机;威胁在于:城市间的经济差距,香港有待与内地的经济融合,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供应短缺,来自全国及其他特大地区的竞争。将大湾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要素是货物、人员、信息和资金的自由流动,载体是陆海空港等基建设施,而相关的制度安排是基础。通过打造国内服务贸易最为便利和最为自由的地区,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以最大程度吸引外资落户大湾区。然而,粤港澳三地有着不同政治制度和硬边界关税区,不同的法律和税收制度以及治理文化。使用三种不同货币是一体化的另一个障碍。大湾区治理结构的复杂性凸显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推动大湾区城市跨境经济一体化方面所面临的极具挑战性任务。





岭南学院李兵副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点评,并就大湾区的制度性差异以及内部整合问题同余教授进行了深度探讨。余教授表示,治理结构的复杂性是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治理文化、货币差异等是大湾区独有存在的问题,实现融合的前提是实现制度统一,模糊制度边界,实现人员资金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参加讲座的博士后、博士生和研究生就“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与城市群区域化发展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中美领导人旧金山会晤是否给大湾区带来发展机遇?”、“如何看待大湾区的香港与新加坡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大湾区未来的产业布局如何?”、“新加坡企业在对中国进行投资时更看重哪些投资行业?中国哪些区域更能吸引投资?”等问题同余教授展开热烈探讨,余教授就相关提问一一解答,并对与会老师与同学的分享交流表示感谢。

毛艳华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认为,余虹教授梳理了自己以往关于中国区域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研究成果,站在外国学者的视角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行了解读与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过程中,香港和澳门的优势地位无法被替代。城市群建设与国内统一大市场看似互相矛盾,但实际上都是我国循序渐进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阶段路径。由于人文历史及地理区位等原因,我国各区域发展不是同步的,这种发展的差异和阶段性导致各地区之间一直存在一定程度的壁垒和竞争,全国统一市场无法一步达成,因此,城市群建设为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奠定了基础。

最后,毛艳华院长代表研究院对余虹教授的精彩讲座报告再次表示衷心感谢。



编辑:程雪琳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