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世川副教授与毛艳华教授关于数字技术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文章在《科学学研究》发表
《科学学研究》2023年第4期刊发了钟世川副教授与毛艳华教授的合作论文《数字技术驱动生产率提升的效应识别及特征研究》。
摘要如下:
数字技术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驱动力,与数字化生产要素融合直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本文通过构建数字技术驱动生产率提升的效应识别框架,利用投入产出数据,在测算中国ICT行业和非ICT行业数字技术方向和数字化生产要素配置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证检验数字技术和数字化生产要素对生产率提升的影响及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在2002-2020年,中国数字化生产要素之间呈现互补关系。整体上,数字技术大致偏向资本,数字化生产要素大致偏向劳动,生产率变动较小;效应识别上,数字技术增长效应对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而数字技术偏向效应、数字化生产要素偏向效应以及两者的交互效应对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同时,数字技术驱动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明显上升,但ICT行业贡献远超过了非ICT行业。因此,在数字经济时代,我国生产率提升的关键是加快释放数字技术的增长效应,合理发展数字技术方向,优化配置数字化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不断扩展数字技术与数字生产化生产要素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数字技术;数字化生产要素;全要素生产率;效应识别
(作者简介:钟世川, 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毛艳华,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
论文链接:数字技术驱动生产率提升的效应识别及特征研究 - 中国知网 (cnki.net)
编辑:陈倩怡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