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团队 / 校内研究员

毛艳华

image.png

毛艳华(Dr. Yanhua Mao)

教授、院长、主任

TEL:86-20-84113489

EMAIL:mnsmyh@mail.sysu.edu.cn


毛艳华,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粤港澳合作、自贸区战略、“一带一路”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早稻田大学、纽约大学等海外高校学术交流和研修。参与《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方案》等研究编制,受聘为广东省“十四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自由贸易区(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自由经济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经济学会监事长、广东港澳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带一路”重大专项项目以及一批国家部委省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在《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粤港澳合作四十年》、《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蓝皮书》和《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研究蓝皮书》等著作7部,研究报告多次获得中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要批示,获得国际贸易最高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优秀成果奖和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招生方向

博士后,应用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学硕,理论经济学学硕

研究领域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区域与城市经济学、空间经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开放型经济研究、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一带一路”与全球价值链、自由贸易区与经贸规则
产业创新与发展经济学:全球化经济中创新、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数字化转型

研究课题

根据本人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国家社科基金“一带一路”重大专项项目等国家重大和重点课题的设计方案,研究团队主要聚焦以下研究领域。
1.跨境地区的边界效应与理论模型研究
2.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政策研究
3.“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及便利化研究
4.全球价值链重构与区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研究
5.国际经贸规则重构与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研究
6.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
7.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机制与发展路径
8.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研究
9.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与竞争力研究
10.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与政策研究

学术兼职

广东省“十四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2019.10-)

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2018.11-)

深圳市人民政府“十四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2020.01-)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2021.01-)

中山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基地主任(2021.01-)

中山大学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23.12-)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自由贸易区(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23.06-)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自由经济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24.06-)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2022.10-)

广东港澳经济研究会副会长(2020.12-)

广东经济学会常务理事、监事长(2020.12-)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2017.12-)

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常委(2023.12-)

《国际贸易》编委(2024.01-)

代表论文

1.毛艳华,邱雪情,荣健欣. 产业集群效应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广东省制造业集群的调研 [J]. 南方经济, 2024, (05): 150-166.

2.毛艳华,李子文,荣健欣. 新时代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路径策略 [J]. 中国评论, 2024年4月号(总第316期): 76-82.

3.毛艳华. 大湾区建设阶段性成效与重点方向 [J]. 国家外汇, 2024, (06): 10-12.(2024年3月15日出版)

4.陈朋亲,毛艳华. 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基础设施横向府际协同治理路径研究——以港珠澳大桥为例 [J]. 改革与战略, 2024, 40 (02): 115-127.

5.钟世川,毛艳华. 数字技术偏向下制造业行业生产率的收敛效应 [J]. 科学学研究, 2024, (05):1-13.

6.张青睿,毛艳华. 同城化发展能否改善“集聚阴影”? [J]. 财经研究, 2024, 50 (02): 19-32.

7.毛艳华,张超,李松. 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以我国三大城市群为例 [J]. 城市问题, 2024, (01): 4-15.

8.陈朋亲,毛艳华. 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研究 [J]. 广东社会科学, 2023, (06): 111-123.

9.陈朋亲,毛艳华. 粤港澳大湾区跨域协同治理创新模式研究——基于前海、横琴、南沙三个重大合作平台的比较 [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63 (05): 167-176.

10.  陈朋亲,毛艳华. 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协同治理:理论框架与优化路径 [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5 (04): 142-149.

11.  毛艳华,任志宏,叶辅靖,等. 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南沙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J]. 城市观察, 2023, (03): 53-81.

12.  毛艳华,李子文. 粤港澳大湾区非对称要素流动与市场一体化建设 [J]. 学术论坛, 2023, 46 (03): 21-31.

13.  卓乘风,毛艳华(通讯作用).制度型开放与城市经济韧性[J].国际贸易问题, 2023, No.484(04):1-17.

14.  毛艳华,邱雪情,王龙.“一带一路”贸易便利化与共建国家全球价值链参与[J].国际贸易,2023,No.493(01):11-20.

15.  毛艳华,陈朋亲,新发展格局下澳门中葡平台质量升级研究[J].澳门理工大学学报,2023,90(2),38-50

16.  Mao Y, Xie Y, Zhuo C*. How does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Corridor affect regional green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the China-Europe Railway Expres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2023: 1-26. (SSCI二区)

17.  陈朋亲,毛艳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与国外典型跨境合作区治理比较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No.262(02):26-38

18.  钟世川,毛艳华.数字技术驱动生产率提升的效应识别及特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23(01):1-12.

19.  陈朋亲,毛艳华.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底层逻辑与推进策略[J].港澳研究,2023,No.38(01):80-92

20.  毛艳华,谢宇平.智慧城市建设对我国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研究[J].城市问题,2022,No.328(11):4-13.

21.  梁经伟,钟世川,毛艳华.全球生产网络是否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7(04):99-112.

22.  信超辉,毛艳华.外资进入加剧了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低端锁定”吗?——来自中国282个地级市金融发展的经验证据[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2(04):29-39.

23.  毛艳华.创新体制机制 提升湾区一体化水平[J].中国外资,2022,No.512(17):11.

24.  毛艳华,信超辉,卓乘风.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网络结构及经济效应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22(04):26-37.

25.  毛艳华.科创走廊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借鉴[J].人民论坛,2022(10):92-95.

26.  陈朋亲,毛艳华.澳门与珠海机场合作研究——基于旅客行为选择视角[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05):1-13.

27.  Zhuo C, Xie Y, Mao Y, et al. Can cross-reg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mote urban green development: Zero-sum game or win-win choice?[J]. Energy Economics, 2022, 106: 105803. (入选ESI前1%高被引论文,SSCI一区,ABS三星)

28.  信超辉,毛艳华,荣健欣.异质性吸收能力约束下FDI对出口复杂度的影响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2(02):57-83.

29.  张晨蕾,毛艳华,卓乘风.CEPA与现代服务业开放:基于制度距离视角的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2,38(02):36-48.

30.  毛艳华.城市群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与政策探讨——专题导语[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2(01):149-151.

31.  毛艳华,信超辉.新时代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与城市群高质量发展[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2(01):152-160.

32.  陈朋亲,毛艳华,荣健欣.城市群“双城”联动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策略——以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深圳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1,28(12):110-117.

33.  毛艳华,信超辉,荣健欣.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与集聚扩散特征[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6):26-37.

34.  张晨蕾,毛艳华,卓乘风.CEPA与香港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亚太经济,2021(06):140-149.

35.  陈朋亲,毛艳华.经济体特性与澳门海洋经济创新发展[J].港澳研究,2021(03):70-82.

36.  邱雪情,卓乘风,毛艳华.“一带一路”能否助推我国全球价值链攀升——基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中介效应分析[J].南方经济,2021(06):20-35.

37.  钟世川,梁经伟,毛艳华.全球价值链嵌入位置对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技术创新方向和资源配置效应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21(06):110-125.

38.  钟世川,毛艳华,蔡火娣,梁经伟.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分解及短期预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1,37(03):16-26.

39.  毛艳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J].城市观察,2021(01):5-6.

40.  梁经伟,钟世川,毛艳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的国内外联动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21 (01):181-190.

41.  Zhuo C, Mao Y, Rong J. Policy dividend or “policy trap”? Environmental welfare of establishing free trade zone in China[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1, 756: 143856. (SSCI一区)

42.  刘珺如,毛艳华.粤港澳大湾区跨区域基础设施协调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基于港珠澳大桥和欧盟TEN-T项目的比较[J].公共行政评论,2020,13(02):94-108+196-197.

43.  钟世川,毛艳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生产率的测度及特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20,38(02):252-258.

44.  毛艳华,杨思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创新[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02):168-177.

45.  Fei Choi, Chi Tin Hon, Yan Hua Mao,* and Ivan Ka Wai Lai,*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Small Economy and Diversification from a Dominant Industry: Evidence from Macao. Sustainability. 2019, 11, 1626; doi:10.3390/su11061626.

46.  杨思维,苟露峰,毛艳华.市场分割、对外开放与城市群经济增长——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9(11):125-133.

47.  任春杨,毛艳华.新时期中国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的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9(10):1-8.

48.  李艳秀,毛艳华.异质性FTA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经验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9(06):100-110.

49.  张学良,陈建军,权衡,范剑勇,毛艳华.加快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J].区域经济评论,2019(02):80-92.

50.  梁经伟,毛艳华,文淑惠.东亚地区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演变路径研究——基于生产分割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9(03):56-70.

51.  任春杨,张佳睿,毛艳华.推动自贸试验区升级为自由贸易港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9(03):114-121.

52.  毛艳华.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J].南方经济,2018(12):129-139.

53.  李艳秀,毛艳华.区域贸易协定深度与价值链贸易关系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8(12):25-36.

54.  孟广文,杨开忠,朱福林,毛艳华,曾智华,董晓峰.中国海南:从经济特区到综合复合型自由贸易港的嬗变[J].地理研究,2018,37(12):2363-2382.

55.  毛艳华.自贸试验区是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J].经济学家,2018(12):47-56.

56.  梁经伟,毛艳华,李彦.论文合著视角下粤港科技合作的演变特征研究[J].现代情报,2018,38(12):164-171.

57.  毛艳华,荣健欣.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与协同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04): 104-109.

58.  毛艳华,荣健欣.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愿景与机制创新[J].澳门研究,2018(02):7-16.

59.  梁经伟,毛艳华,江鸿泽.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因素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8(05):90-99.

60.  荣健欣,毛艳华.“一带一路”倡议下香港伊斯兰金融中心的构建[J].港澳研究,2018(02):67-77.

61.  邴綨纶,毛艳华. 粤港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7,(05):116-120.

62.  毛艳华.广东自贸试验区试点改革成效与制度创新方向[J].国际贸易,2017,(06):24-28.

63.  邴綨纶,毛艳华.港澳台与广东省地缘经济关系匹配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7,(04):27-29.

64.  毛艳华,胡斌.广东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2005-2014年面板数据的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11-17.

65.  毛艳华,杨思维.珠三角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7,(02):68-75.

66.  钟世川,毛艳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测算与分解研究——基于多要素技术进步偏向的视角[J].经济评论,2017,(01):3-14.

67.  毛艳华,刘小飞.“自由行”政策对澳门经济影响的评价[J].旅游学刊,2016,(12):28-40.

68.  毛艳华,蔡敏容.城市专业化、多样化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基于中国283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186-199.

69.  钟世川,毛艳华.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分解——基于要素分配参数的讨论[J].统计研究,2016,(09):22-29.

70.  曹佳斌,毛艳华.基于公路通达性的区域经济空间关联分析——来自全国283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8):111-122.

71.  毛艳华,荣健欣,钟世川.“一带一路”与香港经济第三次转型[J].港澳研究,2016,(03):50-63.

72.  毛艳华. 中国自贸试验区需以制度创新应对TPP挑战[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1):33-36.

73.  李敬子,毛艳华,蔡敏容. 城市服务业对工业发展是否具有溢出效应?[J]. 财经研究,2015,(12):129-140.

74.  毛艳华,李敬子. 贸易自由化是否改善了中国的贸易平衡[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195-208.

75.  毛艳华,胡斌. 基于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的广东省城市效率分析[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5-12.

76.  毛艳华,李敬子. 中国服务业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研究[J]. 经济研究,2015,(08):98-113.

77.  李国学,毛艳华. 跨境制度匹配与产业结构升级——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理论解释[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06):75-82.

78.  毛艳华,杨思维.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便利化合作与能力建设[J]. 国际经贸探索,2015,(04):101-112.

79.  毛艳华. “一带一路”对全球经济治理的价值与贡献[J]. 人民论坛,2015,(09):31-33.

80.  杨本建,毛艳华. 国家科技计划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基于匹配模型的分析[J]. 南方经济,2015,(02):1-16.

81.  毛艳华,李敬子,蔡敏容. 大珠三角城市群发展:特征、问题和策略[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108-115.

82.  Y. H. Mao, B. J. Yang, S. S. Li. Trend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of Regional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Regional Science Policy & Practice (RSPP) , 2014, 6(4):361-381

83.  毛艳华,姚华松. 创新型城市理论研究的发展[J]. 城市观察,2014,(03):173-185.

84.  杨本建,毛艳华. 产业转移政策与企业迁移行为——基于广东产业转移的调查数据[J]. 南方经济,2014,(03):1-20.

85.  毛艳华,肖延兵. CEPA十年来内地与香港服务贸易开放效应评析[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160-173.

86.  杨本建,毛艳华,安苑,万陆. 风险分担与地区专业化:中国的经验[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43-55.

87.  张建营,毛艳华. 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实证分析[J]. 城市问题,2012,(10):2-8.

88.  毛艳华,易中俊. 制造业集聚趋势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 产经评论,2012,(01):5-21.

89.  毛艳华,李华. 区域制造业集群的结构特征与发展策略——基于广东省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分析[J]. 产业经济评论,2009,(04):126-138.

90.  张宏燕,毛艳华. CEPA对内地与香港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J]. 当代港澳研究,2009,(01):41-54.

91.  毛艳华. 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内涵、路径与政策[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149-157.

92.  毛艳华.珠三角增长模式:特征、影响与转型[J]. 广东社会科学,2009,(05):10-17.

93.  毛艳华. 珠三角产业集群成长与区域经济一体化[J]. 学术研究,2009,(08):20-22.

94.  毛艳华. 香港经济转型的三大难题探析[J]. 学术研究,2007,(04):38-43.

95.  毛艳华. 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及其政策含义[J]. 经济学家,2007,(02):84-90.

96.  毛艳华. 新时期粤港在制造业领域的战略合作[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123-128.

97.  毛艳华. 泛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与协调机制研究[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103-108+127-128.

98.  毛艳华. 集群制造与新型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J]. 学术研究,2005,(01):68-72.

99.  毛艳华. 我国实施中小企业集群战略的研究[J]. 经济学家,2004,(05):63-68.

100.毛艳华. 珠江三角洲IT制造业的集聚机制与竞争优势[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6-10+120.

101.毛艳华. 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及其在广东的应用[J]. 岭南学刊,2004,(04):81-84.

102.毛艳华. CEPA与香港经济结构转型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4,(06):106-111.

103.毛艳华. 县域经济的产业定位研究[J]. 广东经济,2003,(06):23-25.

104.毛艳华. 珠江三角洲“南海模式”:中小企业发展特征与启示[J]. 南方经济,2003,(04):44-46.

105.  毛艳华,郑天祥. 珠江三角洲大都市连绵带的特征与形成机制[J]. 当代港澳研究,2000 (1) :56-59

代表著作

1.毛艳华等主编,《开放合作发展报告(2024):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一带一路”开放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

2.毛艳华等著,《广深“双城”联动:理论、机制与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

3.毛艳华等著,《粤港澳合作四十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12月

4.毛艳华主编,《广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蓝皮书(2013-2018)》,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11月

5.李善民主编,毛艳华执行主编,《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2019-2020)》,中山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

6.李仲飞、毛艳华、刘运国等著,珠三角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

7.毛艳华著,产业分工、区域合作与港澳经济转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0月

8. 毛艳华著,香港对外贸易发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7月

媒体评论

1.毛艳华,围绕“一点两地”全新定位 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南方日报》(理论周刊)专论,2024年4月15日,A11

2.毛艳华,紧紧扭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南方日报》(理论周刊)专论,2023年5月22日,A11

3.毛艳华,深刻领会粤港澳大湾区新的使命任务,《南方日报》(理论周刊)新论,2023年4月24日,A11

4.毛艳华,恢复全面通关推动香港经济加速复苏,中国网,2023年2月17日

5.毛艳华,通过更深层次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南方日报(GC02版),2023年2月10日

6.毛艳华,有法可依,横琴合作区更可放手去干、大胆去闯,南方网,2023年2月9日

7.毛艳华,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南方日报(AII03版),2023年2月7日

8.毛艳华,南沙已具备建设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开放门户的制度基础与微观条件,21世纪经济报道,2022年12月28日

9.毛艳华,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南方日报》,2022年12月12日,中山大学新闻网转载。

10.  毛艳华,广东“锚定”现代化路径:高质量发展列首要任务,九大重点领域再布新局,21世纪经济报道,2022年12月9日

11.  毛艳华,发挥南沙枢纽作用 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南方日报》,2022年9月27日

12.  毛艳华,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一体化水平,《经济日报》,2022年8月24日,11(智库)

13.  毛艳华,发挥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作用,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南方》杂志第15期,2022年7月26日

14.  毛艳华,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取得阶段性成效,《南方日报》(理论周刊)新论,2022年5月16日,A14

15.  毛艳华,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广州日报》 (理论周刊)第A12版,2022年4月19日

16.  毛艳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3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光明网(理论)转载

17.  毛艳华,加强国家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的共建,《现代快报+》、《澎湃》,2022年3月8日

18.  毛艳华,合作互鉴 更好服务于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羊城晚报》,2022年3月8日

19.  毛艳华,大湾区要形成世界级城市群基本框架,《羊城晚报》,2022年3月6日

20.  毛艳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去建设成效初显——琴澳奏响和鸣曲,《经济日报》,2022年2月28日

21.  毛艳华,利用大湾区独特优势,用市场机制解决发展短板,《南方日报》,2021年12月28日

22.  毛艳华,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广州日报》,2021年11月22日第9版:理论周刊

23.  毛艳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服务经济中心,《广州日报》,2021年11月1日第9版:理论周刊

24.  毛艳华,发挥合作区优势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南方日报》,2021年9月19日

25.  毛艳华,香港如何抓住十四五规划的机遇,《环球时报》,2021年8月25日

26.  毛艳华,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界意义与贡献,《21世纪经济报导》,2021年7月15日

27.  毛艳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广东智慧,《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2021年7月16日

28.  毛艳华,党领导粤港澳合作从优势互补到融合发展,《中国经济时报》,2021年7月1日

29.  毛艳华,视湾区为共同家园挖掘大桥潜力,《澳门月刊》,2021年6月

30.  毛艳华,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南方》,2021年第6期,57-58页

31.  毛艳华. 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3-19(005).

32.  毛艳华,RCEP助力广州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广州日报》,2021年1月6日第GC03版:广州观察·观点

33.  毛艳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担当好战略支撑的角色,《南方日报》(理论周刊)知行,2020-12-07 A14

34.  毛艳华,综合改革试点:改革方式方法的全新探索,《南方日报》,2020年11月2日A15理论期刊-新论

35.  毛艳华,推动综合城市功能出新出彩迈出更大步伐,《光明日报》,2020年08月20日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第579期)

36.  毛艳华,迈出高质量发展的更大步伐,《光明日报》,2020年06月16日 06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刊,第537期)

37.  毛艳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外贸促稳提质,《广州日报》,2020年07月27日A9版理论周刊

38.  毛艳华,以高水平开放引领广州综合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广州日报》,2020年07月27日A8版理论周刊

39.  毛艳华,统筹应对疫情下全球供应链变局,《广州日报》,2020年4月13日

40.  毛艳华,综合城市功能提升为广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广州日报》,2020年2月5日

41.  毛艳华,互联互通树新标杆:澳管琴澳口岸区利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澳门日报》,2019/10/28

42.  毛艳华,粤港澳大湾区怎样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光明日报》2019-10-15A06版

43.  毛艳华,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南方日报》2019年05月06日2版

44.  毛艳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激发香港城市国际化活力,《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3月27日(人文岭南,第90期)

45.  毛艳华,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建成一流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光明日报,2019-02-20第A07版

46.  毛艳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体制机制创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2月27日4版

47.  毛艳华,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为“一带一路”重要支撑区,《广州日报》2018-10-25

48.  毛艳华,制度创新仍然是自贸区深化改革开放核心任务,《南方日报》,2018年6月4日2版

49.  毛艳华,内地与港澳互利合作进入新阶段,《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5月23日4版

50.  毛艳华,自由港是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区,《南方日报》,2018年1月8日2版

51.  毛艳华,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示范引领作用,经济日报,2017年11月6日

52.  毛艳华,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战略目标,《光明日报》,2017年11月2日 11版

53.  毛艳华,再谱“一国两制”香港实践的新篇章,光明网,2017-07-02

54.  毛艳华,深度专访:毛艳华谈香港发展变化与机遇,中评社,2017年6月9日

55.  毛艳华,中评两会专访:毛艳华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评社,2017年3月12日

56.  毛艳华,香港具备 “一带一路”建设的独特能力和优势,光明网-理论频道,2017-06-28

57.  毛艳华,粤港澳合作进入制度性整合新阶段,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文岭南(第70期),2017年5月31日

58.  毛艳华,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提升广东全球价值链地位,南方日报,2017-05-15第02版

59.  毛艳华,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自贸区深化改革的方向,南方日报2017-03-06第02版

60.  毛艳华,在“一带一路”上塑造港澳新角色,经济日报,2016-12-29

61.  毛艳华,不忘制度创新初心 推出更多横琴经验,南方日报2016-09-13第ZC02版

62.  毛艳华,参建大湾区促澳多元,澳门日报,2016年8月27日第A10版

63.  毛艳华,准确领会张德江委员长在港讲话 紧紧把握“一带一路”全新机遇,紫荆论坛,2016年7-8月号

64.  毛艳华,“一带一路”建设为香港经济转型提供新动力,中评香港网,2016年5月24日

65.  毛艳华,推进自贸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发展,南方日报2016年4月25日第2版(评论观点)

66.  毛艳华,加快形成泛珠三角对外开放新优势,南方日报2016年3月21日封二

67.  毛艳华,以开放发展理念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经济日报2016年2月1日

68.  毛艳华,从战略层面看香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与角色,紫荆论坛,2016年1-2月号

69.  毛艳华,开放发展新理念为“十三五”粤港澳合作指明路向,南方日报2015-11-30封二

70.  毛艳华,以制度创新推动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0月13日

71.  毛艳华,为第三次经济转型提供动力,经济日报2015年8月22日

72.  毛艳华,加快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南方日报2015-10-12封二

73.  毛艳华,深化珠港合作提升珠三角国际竞争力,南方日报2015-08-26第ZC02版

74.  毛艳华,高标准建设自贸区为珠三角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南方日报2015-06-08封二

75.  毛艳华,努力打造新型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的试验区,南方日报2015年04月27日观点版

76.  毛艳华,看懂大战略,找准新机遇,澳门月刊,2015年3月号(总第218期)

77.  毛艳华,自贸区探索与港澳创新合作,澳门日报,2014年12月20日第B01版

78.  毛艳华,横琴助澳经济多元,澳门日报,2014年12月20日第B01版

79.  毛艳华,区域产业分工是推动区域合作根本动力,南方日报,2014年7月21日封二

80.  毛艳华,抓住建设“海上丝路”机遇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南方日报,2014年5月26封二

81.  毛艳华,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奠定“十二五”发展基础,南方日报,2011年01月04日,理论版(02版,观点)

82.  依靠城市化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南方网(南方网首页>南方理论> 理论专题集> 广东民间智库> 民间智库第二期),2010年11月8日

83.  毛艳华,广东“五个一体化”力推珠三角经济,《经济导报》(香港),2010 年第 41 期

84.  毛艳华,ECFA与珠三角产业升级,《经济导报》(香港),2010 年第 39 期

85.  毛艳华,推进城市化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南方日报,2010年10月18日,理论版(A10,观点)

86.  毛艳华,增量稀释存量:广东特色的结构调整道路,南方日报,2010年5月10日,理论版(观点,封二)

87.  毛艳华,自主创新重在核心技术突破,广州日报,2009年8月4日,理论版(A8版)

88.  毛艳华,CEPA框架下粤港澳紧密合作多方共赢,南方日报,2009年4月21日,理论版(A13版)

89.  毛艳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石是有效的协调机制,南方日报,2009年4月1日,理论版(A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