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特区报 | 中葡专家学者共商深化海洋合作

9月15日上午,由中山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澳门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粤澳联手打造对接葡语国家海洋合作高地”线上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文科楼分会场召开。会议由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澳门科技大学澳门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南方海洋实验室自主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联合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承办,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和澳门城市大学葡语国家研究院支持。中山大学副校长兰平、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副主任王辉、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庞川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9月19日《珠海特区报》第11版以“中葡专家学者共商深化海洋合作”为标题对本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观点进行综述报导。全文如下:



葡专家学者共商深化海洋合作

本报讯 记者陈雁南报道:近日,“粤澳联手打造对接葡语国家海洋合作高地”学术研讨会以线上方式举办,中山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澳门科技大学三个单位分别设立分会场。来自中国内地、澳门以及葡语国家的专家学者围绕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合作议题进行交流研讨,提出深化粤澳海洋合作的对策建议,商讨建立中葡海洋合作的长效机制,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葡海洋合作交流走深走实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院务委员王书华表示,应强化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发挥香港、澳门等大湾区科技创新的基础优势和“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强化大湾区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主动承接国家和地区的重大科研任务,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助力大湾区打造成为国内国际科技创新“双循环”的枢纽。“

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历史给澳门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海洋文化风情。”澳门城市大学副校长叶桂平指出,当前澳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没有明确的法定海域、澳门海洋经济内需动力不足以及澳门邻近水域污染严重等制约因素,但同时也面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等政策助力澳门破除海洋经济发展要素流动壁垒的机遇。澳门应精准定位突出其制度优势,加快金融基础设施配套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完善城市软硬件设施,协同湾区开发高端旅游项目。

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庞川认为,澳门具有与葡语系国家在高等教育合作上的先天优势,要充分发挥澳门联通内地与国际的优势地位,既要培养能够通晓海洋相关学科的高级研究型及应用型人才,又要加强与内地海洋合作,积极服务澳门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澳门海洋学会会长何伟添分享了中葡合作发展背景下澳门海洋协同发展的五点发展策略,包括完善海洋法律体系、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优化游艇邮轮和滨海旅游产业结构、提升海洋金融服务业、发展涉海中小企业。何伟添认为,未来应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背景,着眼于海洋区域合作现状,寻找澳门海洋协同发展的关键点,共同推动海洋发展走进“全面合作、深度融合”的新时代。粤澳如何发挥各自优势联手打造对接中国-葡语国家海洋合作高地?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教授认为,要把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战略机遇,粤澳两地加强合作机制创新,并提出发挥澳门作为中国-葡语国家海洋合作枢纽平台作用、加快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立多主体多层次多元化的海洋合作机制与模式和设立粤澳海洋合作发展研究中心等四方面的建议。



来源:珠海特区报

编辑:陈多多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