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 | 开放合作30人论坛:推进“一带一路”有利于重构全球价值链
发布时间:2021-10-05
2021年9月25日,南方都市报对“开放合作30人论坛”暨“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一带一路’开放合作”高端学术会议进行报道。全文如下:
南都讯 2021年9月24日,2021海丝博览会在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其中,开放合作30人分论坛以“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一带一路’开放合作”为切入点,邀请世界贸易组织、中国香港、国内高端智库和知名高校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就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化趋势等议题进行探讨,多角度、全方位寻求后疫情时期推动“一带一路”包容性构建全球价值链的中国方案。 中山大学副校长邰忠智表示,面对当前新冠疫情冲击下复杂的国际形势,推进“一带一路”开放合作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加快形成更具包容性全球价值链网络,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强劲的动力。
2021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主题论坛平行论坛——开放合作30人论坛举行。2021海丝博览会主办方供图。
后疫情时代全球价值链面临区域化趋势
面对疫情的持续冲击,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以及国际经贸往来等都受到严重破坏,全球各国纷纷陷入与新冠疫情的斗争。2020年,全球贸易额下降9.5%,企业利润大幅度减少,股权资本流动在全球出现了全面性萎缩。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在演讲中提到,当前全球价值链面临区域化或是地区化的趋势,保护主义政策和经济可持续压力的危机加强了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趋势。目前,各国愈加重视安全因素在全球生产制造布局中的重要性,欧美发达国家加快推动制造业产业供应链回流本国,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明显松动,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撕裂和脱钩。
’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通过视频发表演讲。2021海丝博览会主办方供图。
未来,不管是国家之间,还是国家内部区域之间、产业之间都将会有更多碎片化的价值链。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李志远认为,目前,全球价值链很大程度上距离真正的理想化还有较远距离,在这一点基础上,与各国深入发展价值链联系对于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关系有很大的好处,因此,“一带一路”还大有可为。
世界贸易组织(WTO)首席经济学家罗伯特—库普曼表示,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各经济体战“疫”形势严峻,中国所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监督政策有效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并保持进出口贸易方面的稳定。面对新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带来的挑战,未来应提高供应链生产能力,实现分布式制造供应链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解决这一问题,各国需携手阻止贸易战,消除可能影响贸易和金融的限制措施。
世界贸易组织(WTO)首席经济学家罗伯特—库普曼通过视频发表演讲。2021海丝博览会主办方供图。
“一带一路”相关规则设立至关重要
受新冠疫情冲击,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关于“全球化到底可以走多远”的质疑声不绝于耳。针对这一状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二级巡视员、研究员胡江云认为,当前的“逆全球化”趋势只是一个小插曲,全球化这一客观的、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并不会因为当前的动荡局势所改变。“中国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让世界共享‘一带一路’倡议的机会和成果。”胡江云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二级巡视员、研究员胡江云。2021海丝博览会主办方供图。
在全球抗击疫情的行动中,“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合作的价值和优势不断得到凸显。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广东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陈越华表示,广东省将继续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重要的枢纽和经贸合作中心的作用,培育境外经贸合作区,不断完善境外园区的政策支持体系,切实解决园区企业面临的经济困难,推动境外合作园区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广东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陈越华。2021海丝博览会主办方供图。
面向未来,如何把握新发展阶段“一带一路”与世界的关系,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院长、教授殷晓鹏认为,“一带一路”相关规则设立至关重要,在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原则下,应该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性/区域性组织对接规则、“一带一路”海上运输规则、“一带一路”环境保护合作、“一带一路”贸易规则、一带一路”投资争端解决等相关议题的研究。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陈多多
审核:李兵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