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日报 | 專家倡粵澳聯手打造中葡海洋合作高地

9月15日上午,由中山大学、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澳门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粤澳联手打造对接葡语国家海洋合作高地”线上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文科楼分会场召开。会议由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澳门科技大学澳门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南方海洋实验室自主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联合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承办,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和澳门城市大学葡语国家研究院支持。中山大学副校长兰平、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副主任王辉、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庞川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9月15日《澳门日报》以“粵澳聯手打造中葡海洋合作高地”为标题对本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观点进行综述报导。全文如下:


粵澳聯手打造中葡海洋合作高地

【澳門日報消息】“粵澳聯手打造接葡語家海洋合作高地”學術,今日上午通過線上形式舉行。地、澳門、葡語家的參會代表,共同繞海洋經、海洋科技、海洋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等合作議題展開交流,粵澳海洋合作、“一帶一路”框架下中葡海洋合作交流貢獻智慧力量。

本次由中山大學、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澳門科技大學聯合主辦。中山大學副校長蘭平、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副主任王輝、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龐川先在開幕式上致詞。

龐川表示,自開埠以,澳門始終都是因海而生、向海而興。澳門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定位,發揮連接內地與葡語國家串聯作用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認加強地與葡語系家合作、科學開發海洋資源、拓展藍色經空間,是澳門未發展的必由之路。

此,澳門科技大學已2018年與中海洋大學共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夥伴基地——澳門海洋發展研究中心,開澳門海洋研究新篇章。目前已在海洋空間治理、海洋保護、社科學等方面積纍豐富經驗,包括與家海洋環境預中心聯合開展了“澳門風暴潮害風險評估研究”,聯合中山大學開展“澳門海岸變化與陸海統籌空間利用關鍵技術研究”,為應對澳門風暴潮害,及發展可持續藍色經奠定科學支

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院長毛豔華作主告,建議以中葡藍色夥伴關係範例,吸引更多葡語家加入“朋友圈”,構建中-葡語家“藍色夥伴關係”。聚焦藍色經、海洋科技、海洋能源、海洋候變化、可持續漁業以及海洋空間規劃等議題深化合作,建立政府、科研機構、民間組織等多元化主體與的合作機制。

他指出,粵澳可共同打造服務對接中葡海洋合作的新機制,包括整合大區各類海洋合作與主體,構建包括海洋主管機構協同,加強智合作,探索成立聯合投資開發機構和發展基金,擴大公眾與多元化的海洋合作機制與模式。同時,借助橫琴深度合作區探索中-葡語國家海洋合作規則標準,並複製推廣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另外,還可設立粵澳海洋合作發展研究中心,葡語家海洋合作提供智力支

上,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長方利、中科學技術發展略研究院研究員王華、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葉桂平、葡萄牙工程院院士Carlos Guedes Soares、澳門海洋學會會長何添等,先後圍繞中葡海洋經、科技、資源與環境合作等領域作主告,分享真知灼見。



来源:澳门日报

编辑:陈多多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