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 | 海丝博览会热议全球产业链 专家建言:中国要构建“一带一路”包容性价值链
发布时间:2021-10-04
2021年9月24日下午,羊城晚报客户端对“开放合作30人论坛”进行报道。全文如下:
9月24日,作为2021海丝博览会的平行论坛,主题为“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一带一路’开放合作”的开放合作30人论坛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官方机构、学界人士在论坛上各抒己见,围绕疫情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数字化来推动全球产业链的重构展开讨论。
图/论坛现场
广东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越华在论坛上介绍,广东是我国商贸活动最活跃的地区,2020年广东全省货物进出口规模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创历史新高。今年广东还发布了《广东省商务厅关于广东省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考核的办法》,考核认定首批7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下一步,广东将加强与RCEP成员国在抗疫方面的合作,积极拓展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数字贸易等新领域的合作。
海关作为全球贸易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在促进贸易安全与便利方面扮演关键角色。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温珍才现场介绍了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在推动三“智”合作先行先试项目取得的成果,包括“智慧海关”提升监管效率、“智能边境”打造治理新格局等举措。
在“智慧海关”举措上,温珍才举例称,广州中欧班列发运五年来,申报进出口货物总值超140亿元人民币,为超过1500家外贸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国际物流通道。在“智能边境”举措上,2020年港澳“一点清关”邮件526.95万件,同比增长1.15倍;邮件从港澳陆路口岸进境后,直接运抵广州国际邮件互换局清关,实现邮件“秒速通关”。
此外,据温珍才透露,海关总署根据“十四五”规划要求,启动了“一带一路”货物贸易指数编制工作,为沿线国家形成产业链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构建一带一路数字供应链提供参考;该项工作主要由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承担,目前已初步完成指数编制工作,海关总署将择期正式对外发布。
在研讨环节,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聚焦了疫情对全球价值链的影响。他表示,当前全球价值链呈现三个趋势——一是全球价值链的区域化和精细化,价值链的安全性以及生产效率将被优先考虑;二是跨国公司的回流,数字化技术将加速这一进程;三是全球价值链的绿色低碳化,生产的可持续性、安全性、低碳化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包容性发展都变得尤为重要。
“中国应该主动适应这三大趋势,在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和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曾智华认为,中国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促进更高水平的开放,二是把握全球经济的变革趋势,三是推进数字技术、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产业升级,构建“一带一路”包容性全球价值链。
“这里关键强调包容性,需要中国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和绿色技术的新机遇,在提升产业的同时,为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小企业创造更多机会,减少贫富差距,同时使全球的产业链更具有可持续性。”曾智华补充道。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编辑:陈多多
审核:李兵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