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兵: 产业链供应链投资共建与“一带一路”营商环境
发布时间:2023-10-26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分别在中亚和东盟先后提出与世界各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完善共建“一带一路”相关体制机制,深化同各方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也为我国积极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各方面都注入了强大动力。2023年6月1日下午,“2023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10月17-18日,第三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微信公众号将持续推送“2023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之“开放合作30人论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专家精彩观点,欢迎关注。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院教授沈国兵以“产业链供应链投资共建与‘一带一路’营商环境”为题目作报告。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院教授沈国兵6月1日在广州举办的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开放合作30人论坛”发表主旨演讲 (2023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主题论坛)
首先,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断风险。“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断风险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环境差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问题成为焦点。拜登政府鼓噪的“美国的供应链”安全加剧了他国产业链供应链危机感,美国推动供应链重塑的深层目标是意图重塑去中国化的供应链,减少甚至去除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在新兴科技行业内与中国展开全面竞争甚至对抗,遏制或延滞来自中国的竞争挑战。因此,要建立最广泛的经贸统一战线,特别是加强“一带一路”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共建,分化拆解美国鼓吹构建的“友岸外包”集团供应链。
其次,推动“一带一路”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一带一路”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产业链供应链变化的国际态势、微观企业技术创新、重点行业跨区域合作、合作共建与错位发展、营商环境的影响以及融资与结算体系等多个方面。就产业链供应链投资共建与“一带一路”营商环境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总体上改善了东道国的营商环境,促进了东道国制度质量的发展。中国的投资不仅带来了就业,还对东道国的治理、稳定性、政府效能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上海提升“一带一路”桥头堡服务功能。上海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服务重点,包括金融创新、数字贸易、航运和医疗卫生等方面。他认为,上海需要大力改善营商环境、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借势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开放平台和重点区域打造成新发展格局下为双循环的枢纽中心,发挥上海自身优势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更好的服务。
编辑:程雪琳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