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艳华院长:让南沙成为联通内外的重要窗口

2022年4月15日,《南方日报》A8版面刊登《制度之“异”变制度之“利”,南沙自贸片区43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推广——开放门户,通江达海天地宽》报道。毛艳华院长接受采访认为,开放是南沙的特质,南沙要通过“协同港澳”打造国际合作战略平台。主要观点摘录如下:




让南沙成为联通内外的重要窗口


开放是南沙的特质,它自成立以来就是开放门户。”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认为,南沙不仅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扎实的产业基础,是国际航运枢纽,同时改革开放的功能强大,协同港澳的优势更为显著。

放眼全球,伦敦、新加坡、香港等世界一流的开放门户城市,都具备一定的区位条件、产业优势、航运枢纽、功能平台等,而南沙恰恰与这些城市拥有共同的特性。“这将为南沙打造国际合作战略平台提供更好的基础。”

在毛艳华看来,南沙打造国际合作战略平台,最直接、最容易推进的路径之一就是“协同港澳”。南沙要用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赋予南沙的功能定位,全方位加强与港澳互联互通,即南沙区已实践探索的“五联通”。“这有助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升南沙对外开放的门户功能。”毛艳华认为,要扮演好港澳“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可以聚焦强化与港澳经贸规则对接、与港澳携手做强实体经济、集聚更多港澳创新资源等领域。

同时,他认为,南沙应围绕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协同港澳在南沙打造国际交往平台,承办更多国家大型会议、交流活动。“在南沙这样的开放门户,把广东改革开放经验向世界传播,让世界能够更好地读懂中国、了解中国。同时,也让南沙成为中国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香港的行业协会也可以来南沙设立分会,既服务南沙的港澳企业与人才,也能够把行业协会国际化运作模式带到南沙,让南沙更好地学习借鉴。”毛艳华说。

毛艳华认为,当前全球化已进入结构深度调整阶段,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出本地化、区域化、碎片化的趋势。唯有深化高水平改革开放,才能赢得国际合作的主动。“南沙要用好自贸试验区的开放平台优势,实施新一轮‘自贸+’的高水平改革开放,通过制度创新赋能实体经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提供‘广州支撑’作出贡献。”

(作者毛艳华系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PLUS

编辑:陈多多
审核:李兵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