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耀平: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志

12月2日至4日,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在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主题是“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发展新机遇”。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作主旨演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4日下午,“读懂广州”平行研讨会在越秀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围绕“中心型世界城市: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强化综合性门户能级”主题,境内外智库专家、知名高校学者、知名企业家、政府相关部门官员、境外驻穗商务代表等深入研讨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广州世界城市的发展动力、挑战与机遇、大湾区角色和具体路径与政策建议。平行研讨会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中山大学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承办。

近期,本微信公众号将持续推送2024“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读懂广州”平行研讨会专家主旨演讲的精彩观点,欢迎关注。


商务部原副部长蒋耀平主旨演讲

商务部原副部长蒋耀平在“读懂广州”平行研讨会上发表了精彩主旨演讲。现将观点摘录如下: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这一重要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把我们党对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党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国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加工贸易是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是加工贸易的发源地,刚才说读懂广州,就能读懂中国,从1981年至今,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年平均增长率近20%,累计增长近500倍。特别是从1996年到2007年,连续12年加工贸易出口占我国出口的半壁江山,而且在这个阶段我国外贸规模取得新的突破。2001年,也就是中国入市的那一年,外贸规模突破5000亿美元,2004年突破1万亿美元,2007年突破2万亿美元,2011年突破3万亿美元,十年间上三个台阶,2009年我国出口成为第一大国,进口成为第二大国,2010年我国成为第一大制造国,2011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以说加工贸易功不可没。

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二、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我国已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2个自贸协定,与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重约三分之一。从2013年开创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不断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深化与共建国家合作,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持续拓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重大历史性成就。

共建“一带一路”拉动近万亿美元的投资规模,帮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2013-2022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达到了6.4%,远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

我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我国贸易规模连上台阶。2013年货物贸易额首次达4万亿美元,2021年、2022年分别超过5万亿、6万亿美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时代,通过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了国际合作与共赢,不仅全面提升了开放水平和范围,还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开创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全新局面。

三、以高水平的开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不仅显示出我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主动,也显示出坚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因为高水平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高水平扩大开放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特别是制度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制度型开放更加注重制度层面的对接和融合,推动构建更加开放、透明、可预期的规制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水平开放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中国始终坚守互利共赢的原则,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神,不断加强与各国的合作与交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四、以高水平开放将广州打造成中心型世界城市

广州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城市和标志性城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州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将广州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

第一,体制创新。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不断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建立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第二,制度创新。通过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广州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三,服务创新。要全面实施负面清单制度,推动电信、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有序扩大开放,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科技创新。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广州要依托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发展数字贸易,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数字贸易和跨境电商领域的创新应用,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的地位。

第五,区域合作创新。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广州要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

第六,国际合作创新。广州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共建国际经贸合作区,推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等方式,不断拓展对外开放新空间,把广州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心型世界城市。



编辑:陈倩怡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