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智华: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一带一路”开放战略

2021年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扎牢风险防控网络,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期,本微信公众号将持续推送“2021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之“开放合作30人论坛暨高端学术会议: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一带一路’开放合作”专家精彩观点,欢迎关注。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博士以录屏方式在论坛上发表了精彩演讲。现将观点摘录如下:



COVID-19大流行给全球价值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贸易2020年下降9.5%,今年有所恢复,但是恢复的程度和时间取决于疫情下一步发展情况,尤其应对政策有效性,对外国直接投资(FDI)影响非常明显,去年下降了42%,主要是因为再投资收益大大减少,企业利润大幅度减少,股权资本流动在全球出现了全面性萎缩,疫情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所有类型的投资。考虑到外国直接投资在资本、知识转移和经济转型中的作用,这种缓慢的恢复可能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长期后果。

随着疫情在全球的持续蔓延,它将对全球价值链带来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尽管这些趋势的程度和广度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趋势,全球价值链区域化或者说地区化。保护主义政策和经济可持续压力日益增加的新的全球背景下,Covid-19危机加强了全球价值链重构趋势。从中长期来看,全球价值链可能重新配置 - 通过使它们更具区域性或本地化、并减少联通的环节来降低风险,并将供应链的安全性比生产效率作为更加优先的考虑。趋势二,跨国企业回流。数字化技术、新的智能技术,使得一些生产过程可以从新兴国家回到跨国公司母国或者临近国家,数字化技术可以使其更好控制成本,缩短目标市场的物理距离,使劳动力成本重要性越来越小。而基于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技术定制要求和响应速度以及售后服务显得越来越重要。加上疫情推波助澜,使得本来对客户市场和产业链安全性更加看重的企业加速做出回流的决定。趋势三,全球价值链绿色低碳化。传统上全球价值链升级主要靠技术的更新和升级,但目前全球价值链升级的概念更加全面广泛,这不仅要求技术上升级,更要求环境和社会层面的升级,因此生产的可持续性、安全性、低碳化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包容性发展等都变得日益重要。欧盟委员会已宣布将逐步推进“碳边界调节机制”,初步针对钢铁、水泥、化肥、铝和发电等进口商品征收碳边境关税。这些劳动密集型和高碳密集型企业主要在发后经济体,因此对它们参与国际分工越来越不利。

在全球价值链面临重构的这个关键时刻,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显得尤为重要。COVID-19大流行进一步揭示了世界各地企业和经济体错综复杂的依存关系,应对疫情的复杂挑战需要全球的合作、协调。中国应主动顺应重塑趋势,抓住机遇对全球价值链的重振和提升发挥重要作用。一是促进更高水平的开放,成为新兴全球化的推动者。二是把握全球治理变革趋势,共建高质量 “一带一路”,深化多双边与区域合作。三是积极推进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产业升级,构建“一带一路”包容性全球价值链。



编辑:陈多多
审核:李兵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