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敏:预见未来:全球供应链的关键驱动因素和趋势

12月2日至4日,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在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主题是“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发展新机遇”。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开幕式,宣读习近平主席贺信并作主旨演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4日下午,“读懂广州”平行研讨会在越秀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围绕“中心型世界城市: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强化综合性门户能级”主题,境内外智库专家、知名高校学者、知名企业家、政府相关部门官员、境外驻穗商务代表等深入研讨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广州世界城市的发展动力、挑战与机遇、大湾区角色和具体路径与政策建议。平行研讨会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中山大学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承办。

近期,本微信公众号将持续推送2024“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读懂广州”平行研讨会专家主旨演讲的精彩观点,欢迎关注。

利丰发展(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香港科技大学利丰供应链研究院执行总监张家敏在“读懂广州”平行研讨会上发表了精彩主旨演讲。现将观点摘录如下:

利丰发展(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香港科技大学利丰供应链研究院执行总监张家敏主旨演讲

预见未来:全球供应链的关键驱动因素和趋势

就中国在全球供应链的角色,张先生指出,中国拥有大量熟练工人,强大供应商网络,制造业优势明显,故此将继续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在逆全球化环境下,企业在可见未来内仍难以完全脱离中国。另一方面,中国制造商的角色也在转变,正向全球价值供应链上游移动。过去,中国是海外市场的‘直接供应商’;现在,中国正逐渐转变为其他生产国家的‘关键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 。中国企业也成为了海外制造业的重要投资者,积极在全球布局供应链。此外,中国制造商正在向科技创新转型,在国际市场上变得更具竞争力,与美国和德国等领先企业的差距逐渐缩小。与此同时,随着各国地缘政治紧张的局势加剧,生产基地向东南亚和南亚等地区分散的趋势将会延续。例如,在高度成本驱动的服装行业中,企业正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至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以在中美贸易战和地区冲突下规避额外关税,确保供应链稳定。



编辑:陈倩怡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