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希炜:新形势下RCEP、CPTPP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和经济的影响

2021年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扎牢风险防控网络,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期,本微信公众号将持续推送“2021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之“开放合作30人论坛暨高端学术会议: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一带一路’开放合作”专家精彩观点,欢迎关注。


香港大学经济工商管理学院邓希炜教授在论坛上发表了精彩演讲。现将观点摘录如下:



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8年,全球经济经历了长期的全球化过程。全球GDP每年增长3%左右,出口增长大概是7%左右。2008年金融危机后,从2010年到疫情前,全球“出口/GDP”这一数值变化不大,呈现出去全球化的过程。上世纪70~80年代,大部分贸易都是以美国为中心;从2000年开始,欧盟和北美贸易逐渐分离;到2012年前后,中美之间存在很明显的互动生产链,就是全球价值链。此时,欧洲基本上已经脱离了以中美为中心的全球贸易链,中美经济互动、连接十分密切。

从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一直到2015年,以北美、欧盟为首的贸易区,贸易份额不断增加。中国与每一个不同区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都有增长,中国已变成三个贸易区唯一的连接。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别是疫情后,变得越来越地区化。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后,美国作为中国贸易伙伴的地位不断下滑,2020年初开始东盟成为中国的第一贸易伙伴,第二是欧盟,美国已经变成第三。

2020年底签署的RCEP,旨在通过国际贸易带动区域内贸易的恢复,同时,以贸易为基础,带动经济的复苏。RCEP成员国占全球GDP和全球人口的1/3,预计到2030年左右,这个区域会占到全球GDP50%左右。从原产地上来说,现在很多东盟国家,出口一个产品到另一个东盟国家,40%以上的增值都是在出口国家发生的。RCEP从明年年初运行之后,40%的增值不再以国家为单位,而将以整个RCEP区域为单位。

关于CPTPP,中国政府已经申请加入CPTPP,目的是继续推动服务业深度发展。中国参加CPTPP会继续带动改革开放,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会进一步提升。



编辑:陈多多
审核:李兵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