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淼杰: 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共建“一带一路”新方向
发布时间:2023-10-30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分别在中亚和东盟先后提出与世界各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完善共建“一带一路”相关体制机制,深化同各方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也为我国积极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各方面都注入了强大动力。2023年6月1日下午,“2023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10月17-18日,第三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微信公众号将持续推送“2023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之“开放合作30人论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专家精彩观点,欢迎关注。
辽宁大学校长、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余淼杰就“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共建‘一带一路’新方向”进行演讲。主要观点概括如下:
辽宁大学校长、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余淼杰6月1日在广州举办的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开放合作30人论坛”发表主旨演讲 (2023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主题论坛)
第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陆上丝绸之路发展的一个重心应该是向东的发展,换言之,现在要加强和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当前中亚国家乃至到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重点集中在贸易的方向,而不是投资的方向,因为投资面临太多地缘政治问题,特别是俄乌冲突、阿富汗的危机等等。因此,陆上丝绸之路的重点是进一步扩大中国和俄罗斯经贸合作。而海上丝绸之路在RCEP实施后应该向北发展,即继续推进中、日、韩之间的经贸合作,因为从国家层面看日本和韩国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和第三大的经贸合作伙伴。
第二,积极构建东北海陆大通道。客观来讲,东北海陆大通道如果能够成为一个国家战略,那有利于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东北海陆大通道按照“一核两翼”进行规划。“一核”即以沈大为中心,通过沈大城市群发展带动辽中南城市群发展,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两翼”,一是中蒙俄经贸合作,中蒙俄的经贸合作重点在于中俄的合作;二是向东推进中、日、韩的经贸合作。因此,东北海陆大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尤其是中、日、韩自贸区能够带动辽宁地区经济发展。
第三,实施辽宁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对标RCEP和CPTPP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体系,辽宁自贸试验区加快制度型开放探索,在知识产权、数字经济、国有企业、环境保护以及劳工标准方面“先行先试”,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经验,全面提升东北营商环境水平,由此带动东北海陆大通道战略落地。
编辑:程雪琳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