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要求与新作为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审议通过的《决议》系统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新时代推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是引领“双区”建设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抓手,对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广东打造“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本微信公众号将持续推送“广深‘双城联动’:理论、机制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该研讨会于2021年9月11日召开,由中山大学、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深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机制体系研究》承办)的专家精彩观点,欢迎关注。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李国平在研讨会上作精彩报告。现将观点摘录如下: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其实施成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包括明确三省市的功能定位、优化京津冀区域空间结构布局、致力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着力推进三大重点领域的率先协同以及共同打造京津冀区域创新共同体。

目前,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取得明显进展,京津冀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成绩显著,区域产业协作水平有所提高,区域协同创新水平有所提高,交通地区统一规划编制及建立跨界协同对接的长效机制取得进展,对接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和全力办好北京冬奥会等重点任务取得显著进展。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要求与新作为。2019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六点要求。第一,紧紧抓住“牛鼻子”不放松,积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第二,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高质量高标准推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第三,以北京市级机关搬迁为契机,高质量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第四,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发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作用;第五,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第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未来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作为包括:第一,扭转在全国经济地位下降态势,加快推进“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第二,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系统推进首都减量发展,打造“一核两翼”空间新格局;第三,优化区域现代产业分工体系,促进高质量的经济一体化发展;第四,构建“一心、三核、三带、多园区”的区域科技创新格局和市域“三城两翼一区”的协同创新模式;第五,完善生态协同治理机制,加大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制度,加快推进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建设;第六,积极推进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第七,发挥城市副中心的协同发展桥头堡作用;第八,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编辑:陈多多
审核:李兵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