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长三角沪苏特别合作 共赢发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审议通过的《决议》系统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新时代推动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是引领“双区”建设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抓手,对实现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广东打造“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本微信公众号将持续推送“广深‘双城联动’:理论、机制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该研讨会于2021年9月11日召开,由中山大学、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深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机制体系研究》承办)的专家精彩观点,欢迎关注。

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在研讨会上作精彩报告。现将观点摘录如下




第一,站在历史维度中,苏州与上海的历史联系。苏州与上海“地域相连、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同”,一水所养,处长大。从明清时期上海被称为“小苏州”到苏州逐渐被称为“小上海”,再到两地均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稳居GDP“万亿俱乐部”之列,而被称为“大上海”、“强苏州”。

第二,放在现实基础上,“苏州+上海”与世界、全国的比较。从世界范围来看,2019年,苏州和上海的GDP合计8139亿美元,全球排名18名,国际上与荷兰经济水平相当,上海大都市圈“1+8”城市2019年GDP合计高达15638亿美元,与韩国、西班牙经济总量相当。全国层面来看,“苏州+上海”与“广州+深圳”、“北京+天津”、“成都+重庆”、“西安+郑州”等城市相比,沪苏两地在生产总值上总量排第一,在人口规模上排名第三位。进一步,以上海大都市圈的人口分布和夜间灯光数据为依据,两地经济和人口区域表现融合。

第三,放在国家要求中,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指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了“一极三区高地”的战略定位,强劲活跃增长极,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使命。上海与苏州都是对外展示的名片,面对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苏州与上海要有新作为,翻开新篇章,共同打造最绚丽的国家名片。

第四,苏沪共赢发展需要向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四高迈进”。苏沪共赢发展的六大重点方向包括深化传统要素投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古为今用传承文明、打造高品质公共服务和区域协同主动作为一体化发展。




编辑:陈多多

审核:李兵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