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虹:合作构建高质量‘一带一路’倡议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分别在中亚和东盟先后提出与世界各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完善共建“一带一路”相关体制机制,深化同各方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也为我国积极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各方面都注入了强大动力。2023年6月1日下午,“2023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10月17-18日,第三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微信公众号将持续推送“2023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之“开放合作30人论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专家精彩观点,欢迎关注。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余虹就“合作构建高质量‘一带一路’倡议”发表主题演讲。主要观点概括如下: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余虹6月1日在广州举办的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开放合作30人论坛”发表主旨演讲 (2023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主题论坛)


第一,“一带一路”日益成为国际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的热门领域。自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日益成为国际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的热门领域,这本身就是中国崛起对全球影响最佳的诠释。中国快速提升了综合国力、完备的工业制造体系和充裕的外汇储备三者共同奠定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一带一路”构建了中国与世界互动新的模式,即中国在走向世界,世界也在走向中国。“一带一路”在地区和国际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非常成功的将它改革开放以来所累积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在亚洲乃至全球层面不断拓展的影响力。依据中国商务部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自提出倡议以来,有稳固的增长。

第二,“一带一路”是中国构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的重要抓手。2023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因应新的国际地缘政治局势的变化和世界进入了新的后新冠疫情时代,中国需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和交流,合作共建高质量和开放型的“一带一路”倡议。在未来的十年,“一带一路”海外基础设施的项目应该走向更加的透明化,“一带一路”项目的融资与沿线国家债务的可持续性得到保证,以及打造绿色的丝绸之路、健康的丝绸之路、数字的丝绸之路,这些领域都可以成为未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新的重要的合作方向。

第三,新中合作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加坡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重要目的地,也是所有“一带一路”国家吸引中国投资最多的国家。中新两国开展四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包括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和中新(广州)知识城。其中,作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下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项目,自开通运营以来处理的沿线集装箱运输量取得了飞速发展,从2017年的3382标箱增加到2022年超过75万标箱。两国政府后续的双边合作项目还有吉林食品加工区、四川-新加坡创新科技园和深圳智慧城市等,可以看出中新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共建“一带一路”可以不断扩大合作新领域,为共建国家带来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机遇。



编辑:程雪琳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