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打造面向世界的开放门户
发布时间:2022-07-08
2022年6月25日,《南方》杂志刊登了毛艳华教授的理论文章——打造面向世界的开放门户,毛艳华教授认为开放是南沙的特质,南沙新区自成立以来就是开放平台。《南沙方案》赋予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快打造成为面向世界的开放门户,并提出协同港澳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的系列支持政策和具体措施。全文如下:
广州南沙是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自2012年9月获批建设国家级新区以来,南沙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主要经济指标常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国际航运枢纽能级加快提升,战略功能使命不断强化,已形成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三区一中心”发展格局。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支持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开放是南沙的特质,南沙新区自成立以来就是开放平台。《南沙方案》赋予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快打造成为面向世界的开放门户,并提出协同港澳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的系列支持政策和具体措施。支持南沙打造面向世界的开放门户,对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引领带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等具有重大意义。
(来源:资料图)
开放是南沙的特质
开放是南沙的特质,南沙新区自成立以来就是重要的对外开放功能平台。在打造“开放门户”方面,南沙具有区位条件、产业基础、航运枢纽、功能平台和协同港澳等多重优势。
一是良好的区位优势。南沙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同时也是广州乃至广东全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陆海统筹的枢纽链节。以南沙为中心的方圆100公里范围内,覆盖了粤港澳大湾区的11座城市,人口超过8600万,GDP超过1.9万亿美元,市场主体也超过1500万家。因此,南沙拥有庞大的市场腹地,这是“开放门户”的形成条件。
二是扎实的产业基础。南沙新区开发建设数十年以来,具备了扎实的发展基础,经济总量已突破2000亿元,这对于南沙来说是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南沙涌现出一批制造业领域的支柱产业,例如汽车、造船、高端装备等,吸引了大量龙头企业的集聚。在现代服务业方面,对外贸易、现代金融业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为制造业的“出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是国际航运枢纽。港口是南沙的核心资源,如果没有港口,何谈开放门户?而从港口意义上,南沙开发建设的速度很快。当前,南沙港区开通138条国际班轮航线,是华南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综合性枢纽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分列全球第四、第五位。因为南沙有航运的平台,可以更好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尤其是成为服务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开放门户”。
四是改革开放的功能强大。南沙是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创新的功能强大。这说明南沙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货物、资源的通道,功能平台的制度创新动力有助于南沙打造具有枢纽功能的国际高端生产要素配置中心,这是开放门户很重要的功能。
五是南沙协同港澳的优势显著。《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南沙定位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相比于其它重大合作平台,南沙空间广阔,粤港澳合作潜力大。通过与港澳深度规则对接,加快构建一流的营商环境,可以协同港澳共建畅通国内国际大市场的开放门户。
放眼全球,伦敦、新加坡、香港等世界一流的开放门户城市,都具备一定的区位条件、产业优势、航运枢纽、功能平台等,而南沙恰恰与这些城市拥有共同的特性。因此,开放门户的条件将为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提供更好的基础和支撑。
为了更好发挥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中的功能作用,《南沙方案》提出“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这一重要任务,并赋予南沙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增强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构建国际交往新平台等四个方面的政策举措。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广州集聚各国领事馆、南沙贸易航运地位重要、产业基础良好、国际展会举办经验丰富的优势。南沙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对大湾区协同开放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协同港澳”共建开放门户
如何建设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开放门户?根据《南沙方案》提出的“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这一新定位,建设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开放门户包括三个方面的总体要求。第一是要准确把握立足湾区这个发展基础,聚焦支持港澳全面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构筑大湾区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第二是要准确把握协同港澳这个核心要求,聚焦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推动大湾区要素高效便捷流动,不断提升开放水平;第三是准确把握面向世界这个开放导向,紧紧围绕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港澳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运用好国际高水平自贸协定规则,积极参与发达经济体市场竞争,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不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增强大湾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南沙建设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开放门户,最直接、最容易推进的路径之一便是“协同港澳”。南沙要用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赋予南沙的功能定位,全方位加强与港澳互联互通,这不仅有助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而且有利于加快提升南沙对外开放门户功能,打造高水平开放的高地。因此,《南沙方案》就协同港澳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与具体举措。
在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方面,《南沙方案》提出,加强与香港专业服务机构合作,共同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国际投融资综合服务体系,提供信息共享、项目对接、标准兼容、检测认证、金融服务、争议解决等一站式服务。研究进一步降低香港专业服务业在内地提供服务的准入门槛。完善内地与港澳律师事务所合伙联营机制。
在增强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方面,《南沙方案》提出,充分发挥香港国际航运中心作用及海事专业服务优势,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航运服务资源跨境跨区域整合,提升大湾区港口群总体服务能级,重点在航运物流、水水中转、铁水联运、航运金融、海事服务、邮轮游艇等领域深化合作。支持粤港澳三地在南沙携手共建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
在构建国际交往新平台方面,《南沙方案》提出,鼓励引导港澳商会协会在南沙设立代表处。支持港澳全面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全球主要自贸区、自贸港区和商会协会建立务实交流合作,探索举办“一带一路”相关主题展会,构筑粤港澳大湾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南沙方案》明确了南沙在对外开放中的功能作用和重点方向,相关政策措施为南沙加快建设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提供了动力与保障。要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引领带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等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南沙方案》的重大意义,加快落实《南沙方案》各项开放政策与措施,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吸引高水平投资。自贸试验区一直引领投资环境改革创新,实施《南沙方案》要用好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优势,持续深化南沙“放管服”改革,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围绕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航空航天、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国内外的高水平投资,更好地补链、强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升实体经济的竞争力。
二是创新跨境服务贸易模式,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在新工业革命、贸易政策环境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三重因素叠加影响下,与高端要素流动相适应的跨境服务贸易发展应该成为南沙开展制度创新的重要方向。因此,用好《南沙方案》的支持政策加快探索跨境服务贸易新模式,推动南沙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例如与航运枢纽功能相关的航运金融、航运法律、航运人才服务等;与新型贸易中心建设相关的数字贸易、离岸贸易、离岸金融、离岸创新等。
三是强化制度集成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跨区域协调和市场一体化,因此南沙要利用好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的制度创新优势,按照产业发展全链条开展制度集成创新,增强对产业链供应链的配置力和掌控力,打造成为国际经济合作前沿地。具体来看,一方面要围绕市场一体化开展制度集成创新,推动大湾区乃至国内制造业分工协作;另一方面要强化压力测试先行先试构建自由开放的国际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在RCEP框架下推动跨区域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协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与竞争力。
四是重视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让世界在南沙读懂中国。按照《南沙方案》的要求和支持政策,作为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服务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南沙应积极承接更多国际合作战略意义上的交往功能,协同港澳在南沙打造国际交往平台。例如,办好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年会等国际性主题活动,积极承办国际重要论坛、大型文体赛事等对外交流活动,探索举办“一带一路”相关主题的经济、贸易、文化展会。通过南沙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把广东改革开放的模式向世界传播,让世界能够更好地读懂中国、了解中国。
(作者系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
来源:《南方》杂志
编辑:陈多多
审核:李兵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