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刊登毛艳华院长有关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成效的观点
发布时间:2022-03-08
2022年2月28日,《经济日报》刊登了毛艳华院长对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成效的观点。摘录如下:
从颁发首个施工许可证到办理首批澳资企业营业执照,从面向全球征集城市设计方案到启动“二线”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建设,从启用民生项目到推动技能人才互通互认……《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简称“横琴方案”)公布半年以来,伴随着合作区管理机构的揭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呈现新活力、新气象,建设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打造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成为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
同频促“深合”
“‘横琴方案’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指明了方向,半年来,合作区建设路径很明确——以‘初步建立琴澳一体化发展格局,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为近期目标,围绕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的初心,创新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体制机制,集聚创新要素,加快发展特色产业,与澳门有序衔接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具体实践中,严格对标对表,按照‘横琴方案’要求一步一步把合作区的既定目标、规划蓝图变为现实,做到务实高效全面推进。”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毛艳华说。
从贯彻落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到积极推进《横琴总体发展规划(2021—2035年)》修编,粤澳双方坚持“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有事常商量”,在沟通联络、联席议事、情况通报、工作协同等方面实现同频共振、同题共答,形成强大合力。毛艳华认为,在“一国两制”的制度框架下,粤澳涉及不同关税区、货币及法律制度,双方需要以共同创造、协同创新、齐心创业来推动合作区建设迈大步、开新局。
(作者毛艳华系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陈多多
审核:李兵
审核发布:毛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