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艳华教授应邀参加“时代之变 世界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2022年7月10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共同主办的“时代之变 世界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顺利举行。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代表四家主办单位致欢迎辞指出,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对当代发展的重大命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进一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界专家学者更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推动新思想的学理化阐释和大众化传播,在新时代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教授应邀参加平行论坛“新发展格局与高水平开放研讨会”的专家演讲,并作了“经济全球化结构调整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报告,重点分析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支撑超级全球化的四个重要动力,剖析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影响经济全球化结构转型的主要因素,并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自主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和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义。参加研讨会的演讲者还有陈文玲、万广华、黄建忠、张二震、徐明棋、唐珏岚、王玉柱等专家学者。干春晖副院长和沈开艳所长分别主持上下两个环节的报告会。

上海社会科学院报道全文如下


7月10日下午,我院成功举办“新发展格局与高水平开放”线上研讨会,这是我院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共同主办的“时代之变 世界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的平行分论坛之一。来自上海社科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南京大学、上海市委党校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多所研究机构的10位专家学者围绕“世界经济变局新动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战略”两个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我院副院长干春晖教授主持专家演讲的第一节“世界经济变局新动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研究员、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毛艳华教授、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教授、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黄建忠教授做主题发言。




陈文玲指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板块整体崛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赢、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严重失衡、生态危机以及国际秩序重构等五大长期变量,构成了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空前压力的背景。而近年来战争与政治动荡,疫情反复,全球经济高通胀、高杠杆、高债务及其引发或加重的粮食、能源、难民、产业链危机等,是促使逆全球化抬头的短期动因。

毛艳华指出,自2018年起,世界面临着全球化结构加速调整的新关口,进一步表现为多边体系进展缓慢、区域贸易合作碎片化、全球供应链调整、一些国家过分强调安全而转向内向化发展,以及发达国家蓝领阶层因在全球化中利益受到冲击而持反对态度等几个特点。

万广华在主题发言中对国际局势及中美关系走向进行展望分析,提出要大幅度增加居民消费来应对外部冲击。

黄建忠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合作已经由发展权导向转向价值观导向,效率优先转向安全优先,自由贸易转向公平贸易,技术溢出转向技术保护。而经济合作的圈层化现象割裂了全球化的纵向联系,使价值链走向了低效率时代。

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研究员主持专家演讲的第二节“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战略”。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徐明棋研究员、南京大学商学院张二震教授、上海市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唐珏岚教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王玉柱副研究员做主题发言。




徐明棋指出,作为全球进出口大国,中国扩大开放不仅有利于保证自身的能源与粮食安全,同时扩大开放带来的商机和现实利益,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欧美政治操控逆全球化产生的负面影响,避免意识形态对抗走向冲突,与更多国家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合作空间。

张二震指出,要高度重视和警惕我国对外开放所面临的系统性风险,要抓住新一轮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创新的机遇,推动技术和产业创新,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一轮全球化。

唐珏岚指出,我国在开放条件下的突出风险是关键矿产资源的稳供应风险,要加快构建完善关键矿产制度体系和国家储备体系等。

王玉柱指出,新发展格局下,需辩证思考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世界经济循环之间的内在联系,重新评估经济总量增长与循环畅通的关系。

分论坛我院智库研究中心具体承办,来自上海社科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市社联、上海市委党校等多家研究机构的70余位科研人员在线参与互动和讨论。



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

编辑:陈多多

审核:李兵
审核发布:毛艳华